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9023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振兴,除了社会稳定以外,还 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的问题,即内部体制问题、增长方 式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 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同时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 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或者它虽然发展了,但会 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防止和克服一 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如自觉不自觉地更 重视任期内经济增长的“量” 、形象变化的“快” 、对外影响 的“大”,而对基础性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事关长远的事用 心不多、对见效慢的任务关注较少等等,那种在错误发展观 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 ,往往是不科学的

2、、只注重眼 前发展的。 在中央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之后, 同样要坚持科学的改革观。这几年国家及一些地方政府出台 的一些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关企业改革、土地征用、房屋 拆迁、房改、医改、车改等改革措施,倾斜性严重,不少改 革措施被一些集团利益,被一些人为因素所左右,许多改革 方案政策措施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高代价 的增长 火热的夏季,国家统计局在 7 月 16 日公布了同 样火热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58773 亿元,同比增 长%,为 1997 年以来同期我国经济最高增速。“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在中国经济向着民族振兴的目标大 道上前进并取得快速发展之时,中国发现还要做

3、更多的工作。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 GDP实现了多少、增长了多少个 百分点,而是首先要回答“中国今后选择什么样的、适合国 情的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即发展思路的革命问题。 在不久前浙江省委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 凯指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如果 不能同时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 发展,或者它虽然发展了,但会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大的 代价。” 在过去 20 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中国 经济取得的成绩(年均GDP增长)是令全世界瞩目和值得中 国人骄傲的,但同样付出了现在的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曾付 出过的惨重的资源、环境等成本代价。马凯

4、在浙江作报告时 指出:“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着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突出问题,存 在着严重的发展隐患。 ” 在投入方面,按照美国经济学 家格鲁特曼的“增量资本产出率” ,即从每增加 1 亿元 GDP 所需要的固定投资来看,我国在“六五”期间是亿元,到了 “十五”前三年上升到亿元, 也就是说, 我国创造 1 元钱 GDP 需要的投资竟然接近了 5 元钱。这足以说明, 经济增长的 “三 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更多的是靠粗放的投资去拉动的。以浙江省为例,XX年,该省以22%勺电力增长、38%勺投资增长换来了 14%勺GDP曾长,投入4900亿 元

5、,产出 9200 亿元。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最近呼吁,浙江再 也不能用 38%勺投资支撑 14%勺经济增长了。在能耗方面,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 平勺 1/4 ,但农业灌溉用水勺利用系数却只有,相当于国外 先进水平勺一半左右;工业每万元产值勺用水量高出了国外 先进水平的10倍。XX年,我国实现的 GDP,按现行汇率计 算为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但为此消耗的资源,包括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分别约 占世界消费量的 %、 31%、 30%、 27%、 25%和 40%,消耗的资源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很多。高消耗换来了高增长,也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问

6、题,现在,中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 4 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 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出 10 多倍。不协调的问题则更明显,经济增长的不协调体现在三个短板:一是农业的短板, 农业基础薄弱, “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服 务业的短板,中国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还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 45%,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社会物流总成本比 发达国家高出近 1 倍;三是行业中的短板, 中国的传统产业、 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许多关键的、 高技术的设备都要依赖进口。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不协调,中央党校

7、副校长王伟光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社 会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收入分配、与就业形势、与人的全 面发展、与体制的创新等都存在相对失衡的不协调问题。比 如我国的卫生医疗体系,XX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披露, 在 191 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中国医疗体系健全性方面的 排名是 144 位,而每个中国人的卫生财务负担排名是倒数第 四;再比如我国的基尼系数 ( 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指标 体系), XX 年高达,早已超出了发达国家平均的警戒线,差 距在拉大,人民内部矛盾也在上升,从1993年到XX年,因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数量,每年按17%的比例在增长。等等,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失衡现象值得警

8、惕。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些发达国家现在走的正是 这样一条“资源 -产品-废弃物 -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 环发展模式,而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工业用水利用率为 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 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 低 1 0%、 25%和 20%。以上几个问题的集中,最后就体现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效率问题上来,我国当前全社会从业 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 1/46 、德国的 1/32,资 源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也都低于世界水平。大量的事实证明,从整体上来看,尽管中国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就 明确提出并引导着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90 年代初, 也曾 将实现经济增长方

9、式的转变提上议事日程,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尽管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经历过,但目前看 来,中国却不得不面对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 从 眼前来看, XX 年,中国经济实现 %的增长,但从去年开始到 现在,却明显地呈现出资源短缺、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 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巨大压力, XX年的拉闸限电安排表已经 成为中国百姓在这个炎热夏季里最关注的一个信息,而中国 企业、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的企业,普遍面临着全年性缺电 的苦闷。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但按照现在的资源、能源消耗方式,专家认为中国将 很难承受。正

10、是在这样一种客观现实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 三中全会所构想的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及“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得以在过去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 上加以充实、综合和提升,以此为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成 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纲领。浙江省委党校发展研究所所 长郭祥才认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不是否认过去的成 绩,而是对我国过去增长方式的一种纠偏,是通过科学的发 展方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增长方式的变革 招商局的“创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无疑具 有根本性的变革意义,然而,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在后工业 时代的或者说是高级形态的发

11、展模式,来解决当前中国还处于低级形态的发展问题,究竟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呢?显然,“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执行问题,比其提出更具挑战。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外溢的名声在外,近些年,我国的东 部沿海地区成为中西部地区招商工作的必争之地也就在情 理之中了,以至于这些外来的招商官员如何开展工作,各路 人马如何各显神通自然更是不一而足。但有一种极不正常、却在某些招商官员的引资工作中屡试不爽、甚至被称 为金科玉律的“招商先找当地环保局” 的怪现象却蔓延开来,“这些招商官员的工作套路往往就是跑到当地的环保局要 一份招商项目的名单,然后效率极高地完成相当一部分的招 商工作。”一位知情人士痛心地告诉观察记者,“关键

12、的问题在于,这份所谓的招商备选名单恰恰正是某些东部地区 的环保部门所抛弃的一些环境评估不合格,存在高能耗、高 污染、低效率等情况,而被当地经济发展所淘汰的企业项目, 到了某些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官员眼里却如获至宝、成了引资 的重点目标。”这种招商思路的直接后果,是这些年官员、专家、学者们对“我国的工业污染正在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中西部地区仍走在东部地区曾经走过的老路上,实 践证明,在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背后,付出的是更惨重 的资源、环境和成本代价”等等绝不仅仅是危言耸听的广泛 担忧。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浙江省委党校发展研究所所长郭 祥才指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不科学、不规范的梯度转

13、移,显然违背当前全国正在贯彻的科学发展精神。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上是可以有 所区别,不过绝不能因为落后而成为高污染、高能耗的理由,所以应该坚决制止。”然而,针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些从事微观经济研究的学者们的观点相 对折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要求的,因此,作为 不同地区的中西部和东部在把握上肯定会不太一样。相对而 言,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对环境、资源等代价的体会会更深一 点,具体到对企业、对项目、对产品的选择上会更容易接受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而中西部地区当前则明显地主要考 虑经济效益,客观上会造成先发展经

14、济, 再讲科学发展观 的思路。”他补充说:“因此,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讲,到东 部地区的环保局找被抛弃项目肯定是错误的,但是要完全地 评价这种欠发达地区的招商思路,应该是很复杂的,我认为 对他们来说,应该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走出四大误区采访中,一些地方官员在“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把握上,还存在着“先发展,再讲科学发展观,进行治污,然 后调整产业”的思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诸如“科学发展观 是不是中国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是不是要我们放慢发展速度?”等疑问, 对此,本刊根据采访所得,作些解答,认为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应该走出四大误区。误区一:把“科学发展观”

15、看成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从世界发展实践角度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并没有意识到要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在步入后工业社会后, 为解决工业经济所带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提出来的。也就 是说,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构想,是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 的咼级形态的发展意识,于是就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认 为,作为后发国家,目前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提科学发展 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他们忽略了重要的“历史环境”问题,就是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 从工业文明走向知识文明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全球化这样一 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包括其他任何后发国家都不可能、 也必须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

16、辙,走“渐序”发展道路,而 应该走后发型的“跨越”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就是把高级形态的发展要求和低级形态的发展条件结合起来,为中 国选择一条最佳的后发现代化道路,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战略 和决策,这是世界实践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客 观要求,是“必须实践”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以后再说” 的理想和所谓的“空想”。误区二:把“科学发展观”看成是要放慢发展速度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理念之时,也正是从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的局部过热、投资增长过快 等问题充分暴露的关键时刻, 所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央提“科学发展观” ,其实就是为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找一个理论依据,是有意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有人认为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阻碍。 这显然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狭隘的误解,固然,提出 这一理念有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投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