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68886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龙港第六中心小学章春花(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改变从阅读开始,重塑教师教育摘要:“人文素养是指人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修养的总和。”明白人文素养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关键词:改变从阅读开始 人文素养 教师专业成长 “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全面退却。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欲望,我们忘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忘了阅读,成为工作狂,顾不得品味生活。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理想主义的弱化,致使实用主义

2、盛行一时。甚至为人的基本操守都变得一文不值。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到了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人文素养缺失产生的危害: (一)教师重理轻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人们都追求急功近利,重视实用科学的学习,缺乏自身人格的塑造。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课程的设置不仅侧重理论、侧重书本,而且侧重少数几门“主课”。这些主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课时,而且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而诸如小学的思想品德、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之类的人文课程,均被视为“副科”,音乐、美术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课程

3、不仅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而且还包含了大量动手的作业,但这些课程中的多数内容,却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而不能讲授。这种学科之间鲜明的歧视,构成了学科的等级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精力集中导向少数学科,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整体缺陷。 虽然经历了新课改,但由于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见学科不见人的现象仍非常普遍。原本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被锁定在狭隘的书本和认知的框子之中,把掌握和拓宽加深书本知识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把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一边,即使有也是空洞的说教,缺乏实践的体验。阅读量要求比国外低。现在,安身立命之本已经变成了学位、英语、计算机。比如,许多高校规定英语未达四级不能

4、授予学士学位,但母语若不过关,即便是错字连篇,也无碍获得学位。正是由于我国教育偏重于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薄弱的人文素养与低下的创造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所以创造条件,使每个人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尽可能释放每个人的潜能,这才是教育所应努力奋斗的方向。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充满智慧与灵性、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人类的热爱、博大的同情心、平等的意识、宽容的心胸、健康

5、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更重要。 (二)教师课堂道德的失范,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格品性的发展 1、教师语言失范,使学生自卑心理严重。 一节数学课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郑渊洁,你的名字里有一个渊字,其实你一点也不渊博。别人我不敢说,对你我敢下这个结论,你这辈子永远不会有出息,你的唯一前途是进监狱!” 字字如针,这些正是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造成的。2、教师行为失范,使得学生自尊心差。 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时经常是随心所欲,用手使劲拍学生的头部、扇巴掌、用脚踹、用物体打击学生的身体、拉扯学生的衣服等等。学生犯错,教师很少用具

6、有教导性意义的语言对其进行教育,而这种批评惩罚不是责怪就是尖酸刻薄的侮辱,甚至不惜拳脚相加或者变相体罚。在长时间的磨炼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还会留有多少呢?难怪教师们会埋怨如今的学生越来越“不怕老师”。而这些教师们为什么不反问一下自己,这些学生的“厚脸功”是如何练成的呢?当教师们刚认识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也不过7、8岁,那时他们的内心还很稚嫩。如果不是教师经常“暴风雨”式的“洗礼”,孩子们内心的承受能力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进步”呢。 (三)教学行为缺乏人文关怀,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传道、受业、解惑”曾几何时被奉为了教育行为的全部。 “高高在上”的教师把学生象铁路的枕木一样排放在一起,每一根固定在了

7、它“自己的位置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激情消磨了,创新没有了,人性呆滞了。成了“驴”的学生在围着做“磨”的老师转啊转,走在拉磨者从未“出轨”的老路上,走在固步自封的老路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教师真正成为“人”了吗?事实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是“非人”的。他也不能有自主意识,而只能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来教。他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好分数,为了更高的升学率。学生固然是考试、作业的机器,教师也是考试制度的奴隶。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正是长期“非人”生活的恶果。 二、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几点建议? (一)、阅读经典名著,厚实底蕴。 优秀教师的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

8、知识积累和不断内化的结果。人文知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和艺术等知识。而教师的工作对象就决定了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能够谈古论今,广征博引,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掌握更丰厚的人文知识,以利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但我在这些年工作中观察发现,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疏于读书-他们无睱读书,无心读书;他们除了读教材、教参、习题集之外,基本不读别的书,这正是一个教师缺乏人文素养的重要原因。导致教师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不能融会贯通,工作内容、教学形式趋于教条化、课本化,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和把握的层次较低,人格品位低下,凡此种种,

9、对学生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不利的。也影响到我们作为教师的自豪感、改造世界的冲动和欲望以及教育的力量和信念。 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改变从阅读开始。 (二)、言行一致,正已化人 1、尊重学生有的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位子,随便坐。针对学生的诧异,他的解释是:“班集体是我们自己的,座位也是我们自己的。我从未将座位当作惩罚或表扬大家的手段,因

10、为在这个教室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员,座位没有尊卑之别,正如人没有高下之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发展负责,是一种真正的信任和平等。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

11、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一个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责任心的人,是社会化的一种失败,因为他很难形成社会的归属

12、感,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要由自己负责。如果在吃饭时间,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就先让他停止进食,家长用不着端着饭碗跟着孩子追着孩子去喂,等到他饿了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让孩子对饥饿负一点责任是有教育意义的。 例如:学校的唯一劳动就是大扫除,经常可见大扫除中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则是走过场,有的能溜则溜,溜不过站着看,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若要求带劳动工具,半数的人会忘记带。学习工具或作业本、练习本忘带更是常有的事情。点点滴滴的小事,暴露了孩子们对自我,对集体缺乏责任心。优越的条件并不与健全的人格成正比,相反,优越的条件使他们什么都不需要思考,好像他们

13、的一切都被父母关爱的网紧紧罩住,未来的蓝图已被画好,自己的目标也要靠父母去设定。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种不愁任何事的感觉,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责任心自然削弱了,而责任心的削弱又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上的普遍弱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严重现象。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表率是形象化的教育,是实践着的行为,看得见,摸得着,象无声的命令,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营造学校生活的

14、人文气氛 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一方面可以办校园文化局节,读书沙龙、记者会、报社、各种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能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增设学校文化品位,让学生利用先进的学习设备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须打破对学生的成见,视学生为主动、有思想的人。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可发展性,并适当地暗示对他们的鼓励与期望之情,

15、不为他们的困惑所动怒,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增加教师魅力,更不要说专业发展了。人文素养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人文学科关系到人类的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人文素养确实非常重要,教师要发展,就要不断的阅读大量的书籍、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参考文献:张岂之 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4期谭可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屈桂春,戚少琴 学习型社会中的为师之道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