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88827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渝东南地区入选项目分别是:酉阳古歌、四川评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高台狮舞、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荣昌陶器 制作技艺和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土家族吊脚楼营 造技艺。倚山临水而建、造型独特的土家吊脚楼,是老重庆吊脚楼的代表,这种传统 建筑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现在武陵山区还能看到上万处吊脚楼,多建于清代, 在当地又称作“十栏”、“千柱落地式”或“转角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 妙。吊脚楼在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科勾心,不用一 颗铁钉,全部是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还能抗七八

2、级的地震,有“墙倒楼不倒” 的说法。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表示,目前土家吊脚楼的生存状况堪忧,标准 化、模式化的新兴建筑工艺加速取代吊脚楼传统建筑工艺。“对于我市最后一位 掌墨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乡69岁的刘成海,我市已为他申报国家级传承人, 鼓励他开门授徒,以保存好重庆的传统吊脚楼技艺。”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集成介绍了武陵地区的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 俗等内容,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由湘、 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一、土家族梯玛神歌二、土家族山歌三、土家族哭嫁歌四、土家族挖土锣

3、鼓歌五、苗族古老话六、苗族歌谣七、都镇湾故事(一)桑植民歌(二)石柱土家啰儿调(三)利川灯歌(四)酉阳民歌(五)长阳山歌(六)鞍子苗歌二、劳动号子(一)南溪号子(二)酉水船工号子(三)长江峡江号子三、土家族打溜子四、锣鼓及其他(一)宣恩薅草锣鼓(二)喜花鼓(三)建始丝弦锣鼓(四)土家斗锣(五)土家族咚咚喹(六)鹤峰围鼓民间舞蹈一、土家族摆手舞二、土家族撒叶儿嗬三、土家族毛古斯舞四、湘西苗族鼓舞五、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六、地龙灯七、建始闹灵歌八、耍耍九、地盘子十、肉连响十一、莲花十八响十二、龙舞十三、松桃瓦窑四面花鼓十四、张家界高花灯传统戏剧一、高腔二、花灯戏(一)思南花灯戏(二)恩施灯戏三、傩

4、戏(一)德江傩堂戏(二)鹤峰傩愿戏(三)恩施坛傩四、阳戏五、木偶戏(石阡木偶戏)六、文琴戏七、南剧八、鹤峰柳子戏九、巴东堂戏曲艺一、南曲二、恩施扬琴三、利川小曲四、满堂音杂技与竞技一、苗族武术二、中塘向氏武术传统手工技艺一、土家族织锦技艺二、苗族服饰与银饰锻制技艺(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二)苗族服饰三、印染工艺四、朗溪竹板桥造纸五、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六、恩施傩面具制作工艺七、凤凰纸扎民俗一、仡佬族毛龙节二、仡佬族敬雀节三、恩施社节四、思南上元沙洲节五、土家族舍巴日六、秀山花灯七、苗族椎牛祭八、乾州春会九、土家族过赶年十、苗族赶秋节十一、土家女儿会十二、土家族哭嫁重庆地区:南溪号子民间音乐黔江区鞍

5、子苗歌民间音乐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民歌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薅草锣鼓民间音乐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民歌 民间音乐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后坝山歌民间音乐黔江区摆手舞民间舞蹈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面具阳戏 传统戏剧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阳戏传统戏剧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余家傩戏 传统戏剧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塘向氏武术杂技与竞技黔江区县龙凤花烛 传统手工技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竹板桥造纸传统手工技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秀山花灯 民俗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丰都庙会民俗丰都县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湘西辰河高腔、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 织锦、苗族银饰、土家族摆手

6、舞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处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湘西土 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 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绣、印染等,与湘西的自然环境,古村镇、古建筑相依相存,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湘西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6处,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 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里耶古镇、芙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56项,其中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

7、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目前,该州已有苗族鼓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个,乾州春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50个,河溪香醋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0个;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18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4人,民间工艺大师30名。龙山县、永顺县、吉首市保靖县 纷获“全省非遗保护十强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四月八、湘西苗族鼓舞被评为“全省十 大最具魅力非遗项目”。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将通过完善保护实验区范围内 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完善四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体系及保护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

8、馆和传习所等方式,对保护实验区内的 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与扶持。屈盛瑞在挂牌仪式上指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对 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影响,提高民众自觉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意识,促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他希望湖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和文化部关 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科学的武陵山区(湘西)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加 大资金投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9、及其传承人保护,并突出社会公众的文化主体 地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营造有利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 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 做出积极的贡献。武陵山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一、民间文学盘瓠传说湖南省泸溪县土家族哭嫁歌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二、传统音乐利川灯歌湖北省利川市三、传统舞蹈桑植仗鼓舞湖南省桑植县四、传统戏剧张家界阳戏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五、曲艺三棒鼓 湖北省宣恩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赛龙舟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七、传统美术苗画 湖南省保靖县八、传统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湖北省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 自治县十、民俗苗族四月八湖南省吉首市土家年湖南省永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