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68820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五人墓碑记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义士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名垂千古。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毅然临刑,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精神被后世景仰。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作“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

2、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2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4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5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逆阉()皦皦()敛赀()溷藩() 逡巡() 投缳()

3、赠谥() 户牖() 冏卿()【答案】ynjiozhnqnhunshyuji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独五人之皦皦()(2)敛赀财以送其行()【答案】(1)“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2)“赀”通“资”,钱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发(2)徒(3)视(4)行(5)按(6)被(7)望(8)除(9)于(10)之(11)以(12)其【答案】(1)动词,拿出/动词,发动/名词,头发/动词,抒发(2)名词,指同一类人/副词,空,徒然(3)动词,比较/动词,看,端详(4)名词,品行/名词,品行/动词,走,上路(5)动词,用手压或握/动词,追究,查办/动词,按压(6)介词,表示被动/动词

4、,遭受,蒙受/动词,同“披”,穿在身上(7)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盼望/动词,遥望,远望/名词,希望(8)动词,清理,修整/动词,授官/动词,清除,去掉/动词,逝去,过去(9)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 (10)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动词,往,到(11)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因为(12)代词,代指五义士/代词,指自己的/指示代词,那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慷慨得志之徒古义:今义:大方。(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今义:动作。(4)以大

5、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一般指个人。(5)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哀痛。(6)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副词,表示程度。(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的人。【答案】(1)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2)意气激昂的。(3)品行成为。(4)有权势者的亲属故旧、党羽、心腹。(5)痛恨。(6)神情。(7)非同寻常。(8)头颅,借指性命。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译文:(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译文:(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译文:(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译

6、文:(5)断头置城上。()译文:(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译文:(7)谁为哀者?()译文:(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译文:【答案】(1)判断句当时以大中丞职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2)判断句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3)被动句被正义激愤而死在这件事上的。(4)被动句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的人收留。(5)省略句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墙上。(6)状语后置句本群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当权的人请求。(7)宾语前置句在为谁悲痛?(8)定语后置句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复社领袖张溥张溥(16021641),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

7、进士。他曾和同乡张采等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了这

8、篇五人墓碑记。碑记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之上,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最早的碑记,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刻石。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诸称。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叙述。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本篇的特点是议论重于叙述。本文记述了周顺昌被捕时苏州市民的抗暴斗争及五人死难的经过,描述了苏州市民的正义行为以及五义士在慷慨就义时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五人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高度评价了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

9、价值,批判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以及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歌颂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和群众斗争的伟大力量,阐述了生死的价值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答案】激于义而死为之声义慷慨就义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旌其所为”的一项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立石于其墓之门呜呼,亦盛矣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ABC D【解析】概述五位义士死的原因,是作者的赞叹,陈述五位义士死到墓葬的时间。【答案】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没有像一般的碑记那样介绍墓主的姓氏籍贯,而是首先肯定

10、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献身的。B安葬立石以表彰五位平民的义举,在专制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足见五人之死意义重大。C第2段从五人的死与葬写起,突出死葬的非同寻常,进而直接抒情,表达对五人的崇敬之情。D11个月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了结果,人们目睹了这场斗争的始末,但是对作者来说,这更是一场人生的思考过程。【解析】C项,“直接抒情”不正确。文中是通过对比性的议论,突出五人的死非比寻常。【答案】C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问题。3下列各句属于表现苏州市民伸张正义、反抗阉党的一项是()敛赀财以送其(周公)行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噪而相逐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11、变ABC D【解析】是说五人的头被砍下,面色没有一点改变,不属于苏州市民奋起反抗阉党。【答案】B4下列对第3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B“众不能堪,扶而仆之”,说明阉党的所为激起了群众的公愤,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C第4段写五人的从容就义和苏州民众为他们收殓修墓的情况。D作者描绘就义时刻的细节,意在突出五人嫉恶如仇的思想品质,表现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歌颂五人高尚的人格尊严。【解析】B项,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语气凶横,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答案】B三、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问题。5下列各句

12、属于表现五人之死的政治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一项是()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钩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BC D【解析】是说五人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顾;说的是周公。【答案】D6下列对第57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段用类比手法,揭露缙绅的卑鄙无耻,说明五人之死的政治影响。B缙绅受诗书之训,“不易其志”本不该是难事,而环视国内,竟然很少有人不易志节。C第6段指出“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D作者认为,普通百姓的正义行为能对国家政治的变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解析】A项,“类比”错误,这里用的是对比手法。【答案】A话题:五人墓碑记的思想内容到底是进步的还是有局限性的?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意见的依据恰恰是同一个内容义。作者对五个人大加赞扬是因为他们“激于义而死”。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甲:本文是进步的。张溥站在反对阉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