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8751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闵行初三语文练习题培训机构检测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 题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性格品质类题教学重点1、 诗歌鉴赏。2、 文言文阅读训练。3、 人物性格品质类题。教学内容文言文训练(一)读下面的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岱宗”是对_的尊称。2、 诗中“决眦”一词的含义是:_。3、 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是强调泰山高耸入云。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出律诗工整和谐的特点。C. 全诗虽不着一个“望”字,却由“望”字统摄全诗。D.

2、 诗歌最后两句富有哲理,一直激励着历代力争上游、努力攀登的人们。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第四句由不同距离之所望表现了“岱宗”的高大形象。B.第五、第六句描绘了“岱宗”的神奇秀丽景色。C.第七、第八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D.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3、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 1.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国(现在)人,孔子20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2.李元礼,即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3.诣:前往,到去。4.清称:指有名望的人。5.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妇之间的亲戚关系。6.通:通报,传达。7.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9.仆:我,表谦称。10.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12.伯阳: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13.师资,老师。当

4、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14.奕(y)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15.了了:聪明伶俐。16.踧踖(cj):非常局促不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人以其语语之。( ) (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3)韪大踧踖。( )2、解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_(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_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辩驳陈韪的?_4、上文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_人物性格品质类题型 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一) 考题类型1、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 指出塑造人物的方法(语言、心理、肖像、动作等);3、 评价

5、小说中人物形象。 注:对于这样的问题“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这样的题目更具有开放性,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对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公式通过手法,从中可以看出XX具有品质(性格、精神等)/看出XX是一个的人,因此我喜欢XX。 (二)解题要诀1、 人物是什么身份身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一般也会考虑人物的身份以此来设置正确答案,因此我们在答题时要找到、运用适合这个人物的词语。比如:小孩善良、聪明、天真、可爱、淘气、勤奋好学、坚强、有爱心、文明、有独立思想等。农民淳朴、善良、热心、勤劳、节俭、任劳任

6、怨等。老师严厉、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幽默、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等。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关爱孩子、教子有方、关心孩子的学习、尊重理解孩子等。2、 人物的几大描写。_3、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作者已经概括了人物性格,则尽量用原文的词语作答。 例题讲解题目:认真品味下列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_分析:身份母亲勤劳、简朴、无私奉献、关爱孩子人物事迹及描写事情:纳鞋底描写:“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很紧”、“牢牢地、细细地”勤劳、关爱孩子、细心作者评价关爱关爱答案:通过母亲在很多个

7、夜晚纳鞋底,“牢牢地、细细地”这些词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勤劳、细心、关爱孩子的特点。现代文精练这样的中国人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

8、忠。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

9、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

10、与责任。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然而,当外国友

11、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相关链接】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2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但是 B、而且 C、所以 D、那么2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1) ;(2) 。23.第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4.第、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5分)(1) ;(2) 。2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母 亲 (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辟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