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调查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8640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长兴地区“节能减排”的调查分析报告题目关于长兴地区“节能减排”的调查分析实践目的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节能减排的背景、形势、机制以及百姓在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总结分析城镇居民以及中小学生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的方式。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当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陈振林介绍,10月以来,我国华北大部、黄淮、

2、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至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至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展望11月上旬,中东部地区仍难彻底摆脱雾霾困扰。陈振林介绍,11月1日至2日及4日至7日,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间歇性雾霾天气。我们要拒绝雾霾再度入侵我们的家园。2. 正文1)相关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3、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其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即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4、,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7年增长4.0%。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7年增幅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5、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2)时间:2014.7.162010.7.223)地点:古城街,齐山植物园、绿城广场等在城市居民流动多的休闲场。4)调查方式:查阅国家有关节能减排以及能源消耗

6、的统计数据,分析国家特别是我省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及成就。随机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居民对于节能减排的了解以及节能的措施。同时以宣传展板的形势向市民宣传“节能减排”。研究成果报告在调查之后,发现其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1、汽车尾气排放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目前,我国石油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交通用油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0左右,进口石油迅速增长,市场油价猛涨,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

7、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汽车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2002年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有5个城市“榜上有名”,交通污染占全部污染的70%90%以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二。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SO2)、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CH2O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

8、气污染的“元凶”。汽车尾气对大气,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碳氢化合物(CnHm、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这三种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其中CnHn及NOx在阳光及其他适宜条件下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更大。2、燃煤排放中国煤炭资源特点是难选煤多,高灰、高硫煤比重大。大部分原煤灰分在25%左右,1994年国有重点煤矿的商品煤平均灰分19.8%;原煤中约12.8%的煤含硫高于2%,且高硫煤产量将逐年增加,原煤入洗率仅21.9%。煤炭直接燃用也是造成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22.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

9、消费量21.4亿吨(折标煤15.29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由于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造成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和9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用能居高不下。2005年,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6%、72.3%、13.6%和10.5%;其中工业用能占70.8%。1990年以来,我国工业用能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与国外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明显偏高。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

10、、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主要有硫、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

11、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3、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33亿吨,比上年增加4.3%。生活污水排放量23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2%,与2000年所占比率相同。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9.4亿吨,增加了4.3%。工业废水排放量203亿吨,占(来自公文有约)废水排放总量

12、的46.8%。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8.4亿吨,增加了4.3%。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182亿吨(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9.7%),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21亿吨(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3%)。2001年,废水中COD放量1405万吨,比上年减少2.9%。生活污水中COD非放量797万吨,占COD非放总量的56.7%(2000年占51.2%);生活CO排放量比上年增加57万吨,增加了7.7%。工业废水中COD非放量608万吨,占COD排放量的43.3%。工业COD排放量比上年减少97万吨,减少了13.8%;其中,重点企业工业CO排放量541万吨(占工业CO排放量的89.1%),非

13、重点企业工业COD排放量66.4万吨(占工业CO排放量的10.9%)。2001年,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5万吨。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84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7.0%;工业氨氮排放量41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3.0%。工业氨氮排放量中,重点企业工业氨氮排放量36万吨(占工业氨氮排放量的86.9%),非重点企业工业氨氮排放量5万吨(占工业CO排放量的13.1%)。2001年,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包括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排放量为44.6万吨,其中石油类排放量2.9万吨。与上年相比,有毒有害污染物(不包括氨氮)排放量平均下降19.5%。除六价铬基本持平外,其

14、他污染物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挥发酚下降40%。历年来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排放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国工业废水中铅、砷的排放量直线下降,汞和镉的排放量基本维持不变。3.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

15、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4. 关于节能减排的建议1. 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

16、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 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3.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4. 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5.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6.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