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68582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筑比例的认知和分析班级 建筑学1104 姓名 王子瑞 学号110110403摘要 从古至今,建筑一直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威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到的“实用、坚固、美观”的三要素也一直是古往今来的建筑所遵循的原则。人类在设计建筑时,对美观的追求和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建筑,其美感的基础都是要建立一套和谐的秩序,并在此秩序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变化,才能给人美的视觉享受,这就涉及到了建筑形体的比例问题,本文将从比例的概念、起源、关于建筑立面比例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探讨对于建筑中比例的认知和分析。 比例的概念和起源 所谓比例,是指物体局部本身和整体之间存在着的一

2、种倍数关系,并且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也与其他部分存在一种倍数关系。建筑形体处理中的“比例”,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因为文明的发展,逐渐开始掌握了几何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比例的概念也从中发展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埃及人创造了奇迹般的胡夫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黄金分割最早记录在公元前6世纪,关于黄金分割比例的

3、起源大多认为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当时的他们认为数的原则统帅着自然万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1:1.618或者1:0.618这种固定的比例十分优美,而且经常出现在自然界及人体之中,因而被称之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都有黄金分割的足迹。古希腊的柱式对后世影响极大,柱式的比例也参考了人体之美。开始没有对称的规则,他们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使柱子是与承受载荷并具有公认美观

4、的外貌。他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结果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于是他们就把同样的原则搬到柱子上来,以柱身基座厚度的六倍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多立克式柱式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所以多立克柱式的特点就是稳重,粗犷。在男性柱多利克之后,他们想要建筑一座不是给男身阿波罗而是献给优雅的狄安娜的神殿时,脚长便改为用窈窕女子的尺寸。为了显得更高一些,首次把柱子的厚度做成高度的八分之一。他们在柱头上放上盘蜗饰,像卷发一样从左右两侧垂下。这变成了第二种柱式,即爱奥尼亚柱式。第三种柱式是科林斯柱式,是对少女窈窕体态的模仿。 对于现当代建筑比例的研究在现

5、代建筑中,也有很多建筑师追求着数学和几何方面完美的一致性,例如现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萨夫伊别墅又如荷兰德尔佛特技术学院礼堂,虽然没有诸如柱廊、盖盘等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比例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功能特点,大量暴露了观众厅倾斜的形体轮廓,较自然地显示出大尺度的体量。另外,在横向划分与竖向划分的体量中,细部尺度处理得当,使整个建筑造型异常敦实有力。日本九州大学会堂,是以较大体量组合的,其体量之间若不加以处理,则会导致整体尺度比原有的尺度感要小。但是,由于该建筑在挑出部分开了一排较小的窗洞,对比之下粗壮尺度的体量被衬托出来。加之入口处的踏步、栏杆等处理得当,使得建筑物的形体显得异常雄伟有力。对于中

6、国传统建筑立面比例的研究 北宋喻皓在木经中说“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反映在建筑立面上即上分为屋顶,中分为屋身,下分为台基,构成了单体建筑立面的三大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中, 最具几何特性的是由柱子和与柱头穿插卯接的横向方木组成的框架单元 间。宋式结构, 无论是厅堂结构, 还是殿堂结构的大木作, 柱头只由一横木搭接, 称为阑额, 阑额上皮与柱头平, 补间护斗是直接立在阑额之上。清式的作法则是在较大的建筑物上, 有用上下两层额仿的. 位于上面的为大额仿, 位于下面的则称为小额仿,大小额杭之间立有由额垫板, 大额仿的上皮与柱头平, 其上再加一层平板杭, 仿上安置各攒斗拱 。以柱子的高为H , 两柱中线的间距为开间的宽度W,不难发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柱架的比例总呈现以下关系: 1 : 2 H : w 2。楼阁建筑也是如此, 不论建筑高几层, 每层的柱额高度如何递减, 立面柱架主要开间的高宽比总是维持以上的比例关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