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8479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21(附答案带详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专升本)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答案: 本题解析:错误。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 问答题: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对同

2、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3. 问答题: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_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_教育。答案: 本题解析:思想道德品质(或道德)要记住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纪教育。在学习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时要与德育的组成结合起来掌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注意:在新教材中,法纪教育在德育的组成中被删除了,但是在德育内容和德育任务中仍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4. 问答题: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

3、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5. 问答题: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答案: 本题解析:(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有两点:第一,把德育过程的每个基本规律都以论述题来准备。第二,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6. 问答题:我国

4、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答案: 本题解析:错误。(2分)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4分)7. 问答题: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2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分)(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2分)(3)教师的“教育机智”。(2分)8. 问答题: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

5、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曰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突出

6、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答案: 本题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该教师为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先抛出轮船在大洋中出现故障如何求救的问题,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从解决这一具体问题出发,引申拓展,进而理解经纬线的知识。这一过程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少而精”,起到“点”和“拨”的作

7、用。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9. 问答题: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答案: 本题解析:(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10. 问答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

8、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的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