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68306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年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09-12-3 9:38:41 来源:ZDC&万维家电网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推出的2009年第二季度家电市场研究报告系列包括液晶电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四条产品线。报告从市场的品牌、产品、区域等方面研究当场市场态势,并且针对市场价格走势分析,预测市场的品牌、产品、渠道、价格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在完整版报告中,还包括了对主流品牌的案例研究、细分市场的价格走势变化等。该系列报告涉及内容全面丰富,是消费者了解市场和厂商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参考资料。品牌结构研究:创维领跑液晶电视市场,海信紧追不舍 2009年第二季度,创维以21.9%的关注度领跑液晶电视

2、市场,海信在其后紧追不舍,关注比例为15.3%。索尼和LG的关注度相差不多,分别为9.1%和8.7%。三星和夏普的关注度较为接近,彼此之间仅有0.5个百分点的关注度差距。 康佳、长虹、TCL更是难分高下,长虹虽然以0.08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领先,但是很容易被康佳反超。排名相对靠后的TCL又对康佳虎视眈眈。飞利浦从昔日的关注度冠军一直滑落到第十名的位置,第二季度又下滑1.5个百分点。 在关注度十强中,国产品牌占据五个席位,在数量上与合资品牌平分秋色,但是在关注度份额上,国产品牌以55.7%的关注比例占据明显的领先优势。合资品牌虽然拥有35.6%的关注份额,但是单个品牌的关注度不超过10%,领导力

3、较为单薄。 与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关注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海信,涨幅3.3%。其次是创维,再次是三星。而关注度下跌幅度最大的是索尼,跌幅2.3%。其次是康佳,再次是飞利浦。 由于加大了降价促销的规模和力度,三星液晶电视的关注度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不过,三星欲重返关注度前三强还有一些难度。如果索尼再不推出新举措,将很快被势头正旺的LG反超。 总的来说,第二季度国产品牌继续发力占据上风,合资品牌在国产品牌的强大攻势下加大了降价促销的力度以挽救日益萎缩的市场份额。不过,近来国家推出的“节能产品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推动国产品牌发展的强心剂。可以预见,在第三季度国产品牌会继续扩大对合资品

4、牌的领先优势。区域结构研究:华南地区关注度最高,比例为20.6% 2009年第二季度,华南地区对液晶电视的关注度最高,关注比例为20.6%。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关注度相差不多,分别为18.9%和18.7%。而华中和东北地区的关注度较为接近,二者仅有0.5个百分点的关注度差距。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均不到8%。 与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华中地区的关注度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涨幅最大;而华北地区的关注度大幅下跌1.9个百分点,跌幅最大。华东地区的关注度跌幅也不小,为1.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创维液晶电视在七大区域市场的关注度排名均位居第一位。在区域市场的功底奠定了创维在整体市场上担当龙

5、头老大的基础。区域市场关注度第二名则几乎被海信收入囊中,只有在西南市场,海信略逊一筹让长虹赢得西南关注度亚军称号。 区域市场关注度第三至六名则主要被合资品牌占据。其中,索尼在最重要的华南市场占据领先优势。LG则在领先地区的数量上占据优势,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均体现出LG旺盛的人气。夏普则抢占了华东市场。 三星在区域市场的排名仍旧中等偏后,长虹、TCL、康佳以及飞利浦则把持在最后几名。AOC的区域布局战略成效显著。其在华南区域市场的关注度排名位居第十位。正是因为其抓住了最大的华南市场,才使得其在第二季度的个别月份中跻身关注度十强。产品结构研究:42英寸为最热门尺寸,全高清先升后降1、不同尺寸 第

6、二季度,42英寸以25.2%的关注度成为最热门的液晶电视尺寸,32英寸在其后紧追不舍,关注比例为21.7%。37英寸先后超过40英寸和46英寸跻身关注度季军。不过,46英寸与其相差不多,仅有1.4个百分点的差距,很容易反超。三星、索尼目前都将46英寸作为促销重点,一旦有更多品牌促成其大幅降价,46英寸将很快夺回关注度季军的位置。 40英寸和47英寸的关注度较为接近,分别为8.7%和7.1%。在42英寸的低价攻势下,三星、索尼的招牌尺寸40英寸也有些招架不住。再加上46英寸和52英寸很快成为大尺寸趋势的典型代表,40英寸的关注度排名逐渐退后。 47英寸向来是价低但无人气,其关键在于47英寸属于大

7、尺寸范畴,需要较大的居室环境,对一般的工薪家庭不太实用。而在购买能力较强的消费人群中,47英寸产品中的品牌影响力又不能满足用户身份地位的象征需求。因此47英寸目前所处的局面较为尴尬。ZDC认为,47英寸只有继续走低价高性价比的路线才能摆脱困境。2009年1至6月,32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先降后升,42英寸则震荡下行。37英寸向上跃进一步,46英寸则平稳前行。由此可见,37英寸应具有较强的销售潜力,而42英寸和32英寸仍旧充当市场的绝对主流。 2009年1至6月,40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震荡上行,47英寸升高回落,52英寸缓慢下滑,55英寸持续攀升。55英寸是以52英寸替代品的身份进入市场的,其

8、直线上升的势头彰显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55英寸未必能取代52英寸液晶电视,因为52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也在大幅跳水,部分消费者对52英寸情有独钟,除非厂商停产52英寸产品。2、不同分辨率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分辨率为19201080的全高清液晶电视以60.7%的关注比例占据市场绝对主流。而分辨率为1366768的高清液晶电视占有36.6%的关注份额,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ZDC认为,虽然全高清的普及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目前还不能放弃高清液晶电视的市场。不过,厂商应该有计划的减少高清液晶电视的生产了。 数据显示,1至6月,无论是全高清(分辨率19201080)还是高清(分辨率1

9、366768)液晶电视的关注度走势均比较平稳,ZDC认为二者将在这一比例上下浮动较长时间,除非厂商对某一种分辨率产品推出新的促销活动。 具体而言,全高清液晶电视在第二季度先升后降,最终停留在58.6%。而高清液晶电视先降后升,最终停留在38.7%。高清电视留在市场的最主要理由一是价格便宜,二是受其他播放条件限制,全高清产品的收视效果与高清相差不多。价格结构研究:8000元为心理承受上限,5001-8000元关注最高 2009年第二季度,5001-8000元液晶电视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价位段产品,占据市场31.9%的关注份额。其次是3001-5000元价位段产品,关注比例为26.5%。再次是3000

10、元以下价位段产品,关注度为23.5%。 上述三者共占据液晶电视市场81.9%的关注份额,由此可见8000元为时下大众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上限。8000元以上价位段产品虽然也不乏问津者,但是显然无法与8000元以下产品的巨大人气相比。 数据显示,3000元以下、3001-5000元和5001-8000元这三个价位段产品的关注度走势呈现出由发散到聚拢再发散再聚拢的趋势。由此可见,这三个价位段产品均具有特定的购买人群,无法互相取代。 2009年1至6月,8001-1万元价位段液晶电视的关注度震荡前行,10001-1.5万元价位段则持续下降。15001-2万元一路走低,2万元以上价位段产品则稳中有升。相对

11、而言,8001-1万元和2万元以上价位段液晶电视的人气和竞争力更强一些。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一)品牌结构趋势预测 无论是2008年以来国产品牌自发掀起的液晶电视低价风暴,还是2009年国家新推出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以旧换新”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产液晶电视的售价,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ZDC预测:随着“节能补贴细则”和“电视以旧换新细则”的出台,国产品牌会掀起新一轮的销售热潮,国产品牌会尽一步扩大对合资品牌的领先优势。(二)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32英寸、42英寸、52英寸的售价都在2008年的低价风暴中进入新的低点。37英寸在创维的推动下于2009年3月大幅跳水至新低。金融危机的

12、阴霾未散,降价仍是最有效的刺激消费的手段。市场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ZDC预测,46英寸液晶电视将有望成为下一个大幅降价的尺寸。(三)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降价依然会是液晶电视市场的主旋律。虽然新品能够不断抬升价格,维持市场可持续发展,但是ZDC发现,近来主流品牌的液晶电视新品上市便降,而且降价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这意味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厂商必须不断推出液晶电视新品、新技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压缩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液晶电视不断下跌的价格趋势。(四)渠道发展趋势预测 由于液晶面板的售价在不断上涨,液晶电视厂商上游渠道的进货压力越来越大。友达、奇美为了催升面板的价格不会轻易的扩产,而三星、LG等国外面板厂商迫于竞争压力对国产厂商不会手下留情。因此,国产品牌厂商只能采取抱团采购的策略,增强议价能力。同时,加大订单量,储备液晶面板。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