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829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浓度液质检测的方法学验证血药浓度方法学验证实验设计1. 标准曲线与线性方程 分别用血浆空白基质溶液配制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阿帕替尼(Apatinib )、多西他赛(Docetaxel )、紫杉醇 (Paclitaxel)、伊马替尼(Imatinib )这5种抗肿瘤药物的系列标准 溶液,浓度分别为 20、50、100、250、500、1000、2000、 4000ng/mL。质控品浓度分别为50、800、3200ng/mL。实验使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以这 5 种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其对 应的响应值为纵坐标,获得这 5 种物质的标准曲线如图所示,线性范

2、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表2.11 )。5种抗肿瘤药物在 204000ng/mL 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可达到 0.99 以上,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条件。连续测定三天标曲,要求每个 浓度点三天的RSD 20%,才算满足标曲的稳定。2. 准确度和精密度、稀释稳定性&残留配置 20ng/ml (定量下限)、50ng/ml (低浓度)、800ng/ml (中浓度)、3200ng/ml (高浓度)4个血浆浓度的待测样本,按 “样品处理”操作,每个浓度取5 个平行,每个样品每天检测3 次, 进样量为5ul,评价批内精密度(CV )及准确度(DEV)。连续检测4 天,用当日的工作曲线求得

3、浓度,评价批间精密度(CV )及准确度 (DEV)。批内精密度(CV )及准确度(DEV)v 15%,定量下限浓 度的批内精密度(CV )及准确度(DEV)v 20%,认为准确度和精密 度良好。结果见下表。稀释稳定性评价:先配置一份远远超过标曲定量上限的基质样品 (如10ug/ml),将这份样品用空白血浆稀释10倍(稀释后浓度落在 基质标曲中部10ug/ml-1ug/ml),平行测定六分样品后评价其稀释 稳定性。连续测定三天。残留评价:比较高浓度样品对后续空白基质(不含混标、不含内 标的空白血浆)的影响:在基质标曲定量上限4000ng/ml后加空白。3. 提取回收率评价(1)预添加混标:配制5

4、0ng/m (低浓度)、800ng/m (中浓 度) 、 3200ng/ml (高浓度)的混合标准品基质血浆,按照“样品处 理”操作进行,每个浓度取5 个平行,每个样品重复检测1 次,进样量 为5ul,取均值;(2)后添加混标:将等量的混合标准品添加到用内 标乙腈处理过的基质血浆上清液中,每个浓度取5个平行,每个样品重复检测1次,进样量为5ul,取均值。将预添 加混标样本的检测响应值(样品的峰面积 *内标的固定值/内标的峰面 积)与后添加混标样本的检测响应值(样品的峰面积 *内标的固定值/ 内标的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回收率。对于阿帕替尼没有内标来说, 是用检测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回收率。结果

5、见下表。4. 基质效应评价配制 50ng/m (低浓度)、800ng/m (中浓度)、3200ng/ml (高浓度)混合标准品基质血浆,取 10ul 混标加 90ul 待测血浆样本 和300ul混合内标品,震荡1min混匀后于12000rpm离心10min, 取 200ul 上清液。震荡混匀,待测,记录检测响应值(样品的峰面积* 内标的固定值/内标的峰面积) ;测得的响应值与纯乙腈中加入等量的 标准品和混合内标测得响应值的比值评价基质效应。每个浓度取 6 个 平行,每个样品检测1次,进样量为5ul,计算离子增强和离子抑制带 来的基质效应。对于阿帕替尼没有内标来说,是用检测峰面积进行比 较,计算

6、基质效应。5. 稳定性评价 纯溶剂储备液稳定性评价:相应的母液标准品浓度分别为 200ug/ml 5-氟尿嘧啶、 200 ug/ml 环磷酰胺、200 ug/ml 阿帕替尼 200 ug/ml多西他赛、400 ug/ml紫杉醇、200 ug/ml伊马替尼。用 相应的母液标准品,配置浓度分别为标曲上的50ng/ml (低浓度)和 3200ng/ml(高浓度)纯溶剂混标,每天测一次,直至出现拐点。 纯溶剂内标储备液稳定性评价:相应的母液内标品浓度为100 ug/ml (伊马替尼同位素内标浓度为50 ug/ml),用相应的母液内标品,配置接近加标样品中内标浓 度的一份大体积混合内标液,定溶液为乙腈,

7、配置20ml ,4弋冷藏保 存。每天测一次,直至出现拐点。样品稳定性评价:用终浓度为50ng/ml(低浓度)、 800ng/ml (中浓度)、3200 (高浓度)三个基质点评价。每天测一 次,直至出现拐点。6. 样品再评价将采集的临床样本如10份,将其处理后先在标曲和质控条件下进 行测定,每天都需要测定这10份,其中至少6份原始测定浓度和重新 测定浓度之间的差异应在两者均值的20%范围内。为了保证数据稳 健,可以一次多配制几份含内标和混标的含药血浆,上机前加乙腈除 蛋白。7. 定量限系列稀释标准品,每个浓度检测5次,将同时满足变异系数(CV )v 25%、DEV 20%且信噪比大于10的最低浓度值定为定量下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