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67797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二氧化碳精选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一、 选择题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B. 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来源:ZxxC. 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 D.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2、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 )3、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

2、物4、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 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 与CO 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

3、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可以在O2中燃烧8、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 )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9、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10、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

4、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作铅笔芯 B金刚石作钻头 C干冰作致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12、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5、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14、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15、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

6、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二、填空题1、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中观察到的实验

7、现象是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 。3、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1)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 (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 (至少一条)(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受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

8、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1)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更环保的碳基钾肥,如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2)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 ,所用化学溶剂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I)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 ;三、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1)

9、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第二部分一、选择题1 不能用于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沸水B.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 D.石蕊试剂2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装满的方法是( )

10、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处C倒入石灰水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 )A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B它不溶于水C生成碳酸氢钙D通入二氧化碳后,分离出氢氧化钙固体4下列反应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A镁带B氧气C石蕊试剂D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自来水C.石灰石 D.干冰 6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经一步实验就可将O2,H2,CO2和空气四种气体区别开来的是()A石灰水B带火星的木条C紫色石蕊试剂D燃着的木条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错误的是()A.生产碳酸饮料B.气体肥料C.扑灭燃着的镁D.冷冻剂8空气中含有

11、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使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是( )A是一种有毒的气体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比空气重的气体D是不能供呼吸的气体9下列决定元素种类的数是A质子数B中子数 C电子数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10要减缓地球变暖,近期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使用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 B.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C.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量,减少排放D.增加使用核能、太阳能等1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为减缓此现象,人们选用的最理想的燃料是 ( )A一氧化碳 B木炭 C无烟煤 D氢气12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

12、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D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13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硫+ 氧气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 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 + 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酸液;向广口瓶放人小块的大理石;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15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C将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g/L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D.二氧化碳不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17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