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671466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1685年由英国的Wills首次提出,1945年瑞典 的神经病学家Ekbom对一系列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为不安腿综合征, 直至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断标准。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通常详 细询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临床特点如下:症状发于双下肢,也可单侧,以麻木及两 小腿酸胀难忍的不适感觉为主,可呈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重者波及到大腿深部,感 较深部位酸胀、麻木或难以表达的不适;必须活动后才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病症。症状多 在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如坐着,躺着,夜间睡眠中最为明显,常在床上辗转不

2、安。轻者经 过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动可以缓解、减轻;但重者暂时缓解后,不久又重复出现,使 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着后因腿部难受发作而惊醒,造成严重失眠。在临床上并不 少见,虽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险,但病人却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差,也常会误诊误治。神 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正常。另外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有无原发病, 特别是症状持续短暂或最近加重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根性神经病的症状和体 征,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病人,应做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等相应检查。国 内报道并不多见。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该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看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厥 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

3、寒则血脉凝涩”类似。足悗即是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 等表现。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卧出 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形象地讲 明了该病的发病机理,肝为藏血之脏,人动则血可循行于身体诸经脉脏器,人休息后则血 归于肝脏。若四肢经脉空虚,筋失所养又招致风寒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不尽又伤阳气,久 累营血;或因阴血不足,不能行气,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诱发下肢(病情严重时可以累 及到上肢)诸症。据此分析,采用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应有着较好的疗效。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 阳陵泉、承山、肾俞、大肠俞。患者取适宜的俯卧位并充分暴露需施术

4、的部位,常规消毒 后毫针直刺三阴交、承山、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各1.5 寸;阳陵泉毫针直刺2寸,施小 幅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令麻胀感向足部放散,将中间有小眼的硬纸小片套于针柄 上,防治艾段燃烧时灰落下烫伤皮肤),将1.5cm的艾段套于毫针尾部用火从艾段下方点燃 令自燃,燃尽后将艾灰祛除再如法施灸连续3壮后起针。每日一次,连续施术1 0次为1个 疗程。太阳、阳明、太阴三经是病患部循行的经脉,据中医针灸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 之义,选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足三里与足三阴经交会处的三阴交穴相配,健运脾胃、补气 养血。阳陵泉为经之会穴,施术后可养经疏脉,缓解肌肉痉挛。肾俞、大肠俞、承山均为 太阳

5、经穴,有疏经养血、固表驱邪的作用,诸穴施针灸共奏补气养血、行气化瘀、舒经通 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针灸不安腿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 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12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 症状,取得 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 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 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以每天晚上亥时或子时治疗。毫针刺法处方主穴取风市,血海,足 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阴陵泉,行间,内关。配穴取外关或光明。主穴以 1.52 寸 毫针刺入11.5寸深,行提插捻

6、转泻法为主,留针30 min,其中委中可单刺不留针。10次 为1个疗程,休息3 d。亥时取外关行提插捻转泻法;子时取光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 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8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温和灸 双涌泉10 min/次。头针双足运感区,30 min/次,其间行针3次,每次以200300次/min转 手法行针 1 min, 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3个月随访,未1次发作者为治愈; 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适感,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针灸 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仍需自我按摩或揉压活动下

7、肢局部后,症状方能缓解或方能入睡者, 为有效;针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讨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报道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怀孕、缺铁性贫血 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周围神经病、腰骶根性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慢性肾 功能衰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病、心功 能不全或使用药物等;部分特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有家族史。机理上,有人认为不安腿可能 与间脑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统有关。Ekbom提出,某些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组织内堆积刺激 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内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并可 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形成不良循环

8、。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措施。本人通过反复临床观察,认为该病患者老年人多见,症状多在双下肢,且以夜间麻木 酸胀难忍的不适感突出,应属于中医“痹证”“血痹”范畴。缘于老年人气血虚,气血运行不 畅,肝肾亏损,使下肢经脉、经筋失去血之荣养;且夜间阳气在里,阳气失调,影响气血 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宜平衡阴阳,疏泻经络郁滞之阳气、之湿热,疏通双下肢经络,解 郁安神等治疗。故本法用双下肢局部经穴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通经络、通畅气 血,血海、委中泻血热,阴陵泉及行间清利湿热;内关解郁安神,心包经气血互注于胃经 通于脾经,有疏通下肢脾胃经气功能;用泻法以达泻热泻阳燥湿目的;共奏疏通经络,平 衡阴阳,

9、通畅气血之功。又据现代医学理论取足运感区,通过对大脑中枢的功能调整,以 达改善局部肢体症状目的,尤对脑血管病者适合。雀啄灸法有泻法之意,能泻热、泻郁阳 温和灸涌泉能引火归元,使阳气入阴跷。诸方面合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宁腿综合征针灸治疗:(一)取穴主穴:分2组。 1、臂中; 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二)治法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3 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 导;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针感向

10、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10分 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 次。 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挑治加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配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二)治法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 2 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 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 30 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 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针灸(一)取穴主穴:分3 组。1、足三里、承山、绝骨;2、阳陵泉、解溪、三阴交;3、外丘、委中 八风。(二)治法 每次取一组穴,进针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轻微放射感,然后施平补 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针后用艾条作温和灸 5 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