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71309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请将符合题意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1分)(2013营口)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升华B铁栅栏生锈C活性炭除臭D霓虹灯闪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樟脑球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2、,属于物理变化B、铁栅栏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活性炭除臭过程中只是吸附臭味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霓虹灯闪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分)(2013营口)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泉水C寒冷的干冰D新鲜的牛奶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

3、解:A、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清澈的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新鲜的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1分)(2013营口)小明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豆浆,这为他补充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油脂C维生素D无机盐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

4、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C、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D、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1分)(2013营口)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5、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

6、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1分)(2013营口)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7、碳酸,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涤纶和羊毛纤维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1分)(2013营口)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B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

9、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或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人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1分)(2013营口)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10、)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日常经验和燃烧的物质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A、纸篓着火时用水浇,可以使温度降到纸篓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B、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C、液化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灯检查,故做法错误;D、室内

11、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8(1分)(2013营口)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C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

12、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塑化剂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化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8):(164)12:19:2,故选项说法错误C、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塑化剂分子由66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73.8%,故选项

13、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2分)(2013营口)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D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和分子的结构,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分析反应的图示可以发现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反应

14、前后存在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情况: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即一种物质,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信息也可知道);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故选B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0(2分)(2013营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等于8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