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67026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刘永祥 的工作室声音产生传播教学反思 上课开场,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理论证明,学生的判别才能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根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入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

2、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考虑,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顿,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3、振动停顿,声音随之停顿!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淘气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 ”,两个一次性纸

4、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 ”,介绍“土 ”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 ”。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着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拟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

5、,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程度的赞许和敬仰,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考虑的结果。本节课

6、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考虑。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络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间隔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顿,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才能。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老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进步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程度、情境设置才能,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教研活动声音产生传播教学反思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