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66837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幕墙玻璃计算公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压力=抗风压力X风力系数 抗风压力=0. 56 X风力系数X风速的2次方比如风力系数是1玻璃设计抗风压力是1500N/ irf1500 = 0. 56 X 1风速的2次方所以此玻璃最大可以抵抗风速51. 7米/秒玻璃抗风压设计4.1风荷载的确定4.1. 1作用在建筑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k= Bgz i s i z W o (4.1.1)式中wk 作用在建筑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Pa;Bgz 阵风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采用;is 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采用;i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

2、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采用;Wo基本风压(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采用。4.1.2按本规程式(4.1.1)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小于0.75 kPa时,应按0.75 kPa采用,高层 建筑玻璃风荷载标准值宜按计算值加大10%采用。4.2抗风压设计4.2.1幕墙玻璃抗风压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执行。4.2.2四边支承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可按本规程附录A选用,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Pa;Amax 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m2t 玻璃的厚度,mm;钢化、半钢化、夹丝、压花玻璃按单片玻璃厚度进行计算;夹层玻璃

3、按 总厚度进行计算;中空玻璃按两单片玻璃中薄片厚度进行计算;a抗风压调整系数,应按表4.2.2的规定采用。若夹层玻璃工作温度超过70C,调整系数 应为0.6 ;钢化玻璃和单片防火玻璃的抗风压调整系数应经试验确定;组合玻璃的抗风压调整系 数应采用不同类型玻璃抗风压调整系数的乘积。表4.2.2玻璃的抗风压调整系数a玻璃种类普通退火玻璃半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夹丝玻璃压花玻璃单片防火玻璃调整系数at1.01.62.03.00.81.50.50.63.04.5安全玻璃最大许用面积玻璃种类公称厚度(mm)最大许用面积(m2)42.053.0钢化玻璃64.0单片防火玻璃86.0108.0129.

4、06.522.06.38 6.76 7.523.0夹层玻璃8.38 8.76 9.525.010.38 10.76 11.527.012.38 12.76 13.528.02010/1/14 14:52:50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摘要】本文介绍的建筑玻璃抗风压设计计算方法考虑了矩形玻璃长宽比、平板玻璃、 半钢化玻璃和钢化玻璃内应力状态以及中空玻璃荷载分配系数等因素,较之目前采用的 仅考虑玻璃抗风压调整系数计算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的方法精确高。【摘要】本文介绍的建筑玻璃抗风压设计计算方法考虑了矩形玻璃长宽比、平板玻璃 半钢化玻璃和钢化玻璃内应力状态以及中空玻璃荷载分配系数等因素,较之目前采用的 仅

5、考虑玻璃抗风压调整系数计算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的方法精确高。【关键词】建筑玻璃,抗风压,计算方法1、前言建筑玻璃在风荷载作用下是典型的薄板弯曲问题,薄板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弯曲问题在 弹性力学中有解析解,可准确计算薄板中最大弯曲应力和位置以及最大挠度和位置。但 弹性力学解决薄板弯曲问题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薄板的最大挠度不超过板厚的三分之一, 建筑玻璃厚度一般为4mm15mm之间,在弹性力学范围内允许的玻璃挠度变形一般为 1mm5mm,而实际上玻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一般可达几十毫米,甚至上百毫 米,已远远超出弹性力学的适用范围,继续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过于保守, 原因是其几何非线性必须加

6、以考虑。目前在日本和澳大利亚采用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 计算公式,经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日本的公式:式中 叫一况荷载标准值;中A玻璃最齿许用面现卜玻璃的厚度;时席一一玻璃抗风压调整系数澳大利亚的公式:中玻璃:厚度Gjiutl : yv医-j4 0.2 乂,Xe”(3)玻璃厚度 f6imn :吗-优=0 2 X Q叫赤+L9技上述风压公式都满足wkA=f(t)的形式,其中f什)是玻璃厚度t的函数,确定风压 公式的关键在于f (t)的函数形式及其参数。在公式(1)、(2)和(3)中,对于任何长宽比的矩形玻璃,都采用同一面积,这里 存在着误差,因为同等面积条件下,不同长宽比的矩形玻璃

7、,其承载力是不同的。对于 平板玻璃、半钢化玻璃和钢化玻璃,仅采用抗风压调整系数处理也存在着误差,因为这 三种玻璃沿玻璃断面的内应力分布是不同的,因此其承载力也不同。由于玻璃在风荷载 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试验量巨大,耗时长,因此各国在当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类似的计 算方法,我国的工程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 2003也采用了这种 方法,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澳大利亚国家标准AS1288 2006版中采用了新的方法,考虑了矩形玻璃长宽比的影 响,将原来计算玻璃板面积,改为计算不同长宽比条件下的最大跨度。考虑了不同种类 玻璃的各自特性,对平板玻璃、半钢化玻璃和钢化玻璃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参数

8、。中空 玻璃由原来两片玻璃同时考虑,改为按荷载分配系数各自独立计算,同时增加了玻璃板 挠度限值计算方法,其精确度比1989版的更高、更合理、更全面,本文在此介绍这种 新方法。2、玻璃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玻璃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四边支撑和两对边支撑单片平板矩形玻璃、单片半钢化矩 形玻璃、单片钢化矩形玻璃和普通夹层矩形玻璃的最大许用跨度应按下式计算: 二冬(祁十止十止4(4)式中w风荷载设计值,kPa;L玻璃的最大许用跨度,mm; k1、k2、k3、k4 常数,根据玻璃种类、长宽比和厚度应按表1表4采用。长 宽比超过5时按5取值,表中没有的长宽比可分别计算其相邻两长宽比条件下的最大需 用跨度,然后

9、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最终的最大需用跨度。夹层玻璃的厚度采用去除胶片 后玻璃净厚度。三边支撑可按两对边支撑取值。对于任意尺寸的矩形玻璃,其边长分别为b和a,其长宽比为b/a,根据选择的品种, 如浮法、半钢化、钢化或夹层玻璃,试选其厚度,采用表1 4中相应的k1、k2、 k3、k4参数,可计算出最大需用跨度L,如果匚大于a,则计算通过,满足玻璃承载 力极限设计条件。如果匚小于a,则需增加玻璃厚度,直至匚大于a。表1单片平板玻璃t常四边支撑:b/a两边支(mm)数11.251.51.7522.2535撑k12527.12227.92124.12159.02210.31901.21094.81074.2

10、 959.3k20.0.0.0.0.0.-0050.27397k3_-0.5-0.50.61240.60710.64230.71120.76420.72550.4881k47.2-2.4-38.88-21.6-19.24.8-14.400k12990.82637.22511.32546.62602.42241.41301.21276.2 1139.7k20.0.0.0.0.0.-0060.26484k3_-0.5-0.50.61240.60710.64230.71120.76420.72550.4881k48.7-2.9-46.98-26.1-23.25.8-17.400k13843.7339

11、0.23222.33255.63317.72863.41683.31649.9 1473.4k20.0.0.0.0.0.-0080.25115k3_-0.5-0.50.61240.60710.64230.71120.76420.72550.4881k411.55-3.85-62.37-34.65-30.87.7-23.100k14709.24154.63942.63970.94036.83490.22074.02031.8 1814.4k20.0.0.0.0.0.-0.240010k3_-0.5-0.50.61240.60710.64230.71120.76420.72550.4881k414

12、.55-4.85-78.57-43.65-38.89.7-29.100k15548.04895.64639.54660.54728.24094.02455.22404.1 2146.9k20.0.0.0.0.0.-0012k3_-0.23095-0.5-0.50.61240.60710.64230.71120.76420.72550.4881k417.55-5.85-94.77-52.65-46.811.7-35.100表2单片钢化玻璃t常四边支撑:b/a两边支(mm)数 11.251.51.7522.2535撑k1 4429.23885.9 3826.2 4142.5 4452.03696.0 1712.3 1698.5 1516.8k2 0.570780.0.0.0.0.-0.1 005k3 -0.5 -0.50.61240.6071 0.6423 0.7112 0.76420.7255 0.4881k4 7.2-2.4-38.88 -21.6 -19.24.8-14.4 00k1 5241.94599.7 4523.7 4886.2 5241.84357.5 2035.1 2017.9 1801.9k2 0.0.0.0.0.0.-0.1 006k3 -0.5 -0.50.61240.6071 0.6423 0.7112 0.7642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