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66717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天津市第三次六校高考语文联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天津市第三次六校联考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0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将第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叱咤姹紫嫣红木讷方枘圆凿瑕疵龇牙咧嘴熨帖钟灵毓秀泥淖绰绰有余嗔怪瞋目

2、而视逡巡怙恶不悛修葺提纲挈领勒索悬崖勒马纤绳纤尘不染稽首无稽之谈巷道街头巷尾伺候伺机而动吭声引吭高歌蹊跷独辟蹊径落枕落英缤纷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发轫一柱香文采蜚然树倒猢狲散纹身百纳衣急待解决苛政猛于虎不啻爆冷门铩羽而归抹一鼻子灰稼接编者案两全齐美图穷匕首现、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玉器收藏爱好者,已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的局面。 .风俗蒙骗进而鱼龙混杂.风俗诱骗进而鱼目混珠 .风气蒙骗因而鱼目混珠.风气诱

3、骗因而鱼龙混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每天,全球有亿用户操着种不同的语言在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亿分钟。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4、。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所说的三人分别是迎春探春惜春。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堂吉诃德)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重审“有文化”张

5、振涛 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

6、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

7、! 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活态储存与书本知

8、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6.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 B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 C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 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7.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 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

9、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D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文字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 B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 C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 D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

10、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

11、,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

12、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释:致帝:送来帝号。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患之所从来微微:没有且让争帝名,无伤也伤:妨碍倍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齐南割楚之淮北割:攻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人齐,见于章华东门臣诚恐

13、见欺于王而负赵王之问臣也卒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

14、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第卷(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2分)译文:(2) 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3分)译文:(3)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