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66540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卫星测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轨道交通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卫星测量3. 1 一般规定3. 1. 1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建设步骤和工程建设要求按 等级进行设计。3. 1. 2 地面平面控制网应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网为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应采用卫星定 位测量方法,一次全面布设;二等网为线路控制网,三等网为线路加密控制网,应分别采用 卫星定位、精密导线方法,分期布设。3. 1. 3 一等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采用的高程投影面宜与城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的投影面 一致。3. 1. 4当线路轨道面平均高程的边长高程投影长度变形和高斯投影长度变形的综合变形 值大于15mm / km时,线路控制网和线路加密控制网应采用抵偿高

2、程面作为投影面的城市 平面坐标系统,或者高程投影面不变,采用高斯-克吕格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1. 5线路贯穿多个使用不同平面坐标系统的行政区域时,其测绘成果应满足各个行政 区域对于测绘成果的要求。行政区域界线段的线路应有两套坐标成果,并应建立坐标转换关 系。3. 1. 6对符合本规范埋设和使用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点的标石应加以利用。3. 1. 7已建成的地面平面控制网应适时进行复测。其中,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应根据城 市建设、城市地面沉降对其影响情况进行复测;线路控制网和线路加密控制网应在线路开工 前进行复测,工程建设中应1年2年复测1次,并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增加或减少复测频 次。复测技

3、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测时采用的起算点和控制网观测方案宜与原测量一致。2复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数据处理和成果精度宜与原测量一致。3同一控制点的复测与原测量成果坐标分量较差的极限误差应小于2m,其中m 为复测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4当复测与原测量成果坐标分量较差的极限误差分别小于2m时,应采用原测量 成果;大于2m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补测或修测,并应满足与相邻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要求。3. 2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3. 2. 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 2. 1规定。表3. 2. 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平

4、均边崔 (km)固定俱差(mm3比例渓差(mni/km)相邻点的押对 点位申溟基 Cmm)最弱边相对中遑塞-翔10毎姑独立设轴数(次)32启2观测时段按度min)二120豪間数撕采样间鱗(对10-301030点位几何團形强度闵子 P)乞6注:D为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km)。3. 2. 7控制网测量宜选用同型号天线,作业前应对卫星定位接收机和天线等设备进行常 规检查,电池容量、光学对中器对中精度和接收机内存容量应满足控制测量作业要求。3. 2. 8观测前应根据接收机数量、控制网设计图形以及交通情况编制作业计划。3. 2. 9 卫星定位控制网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线整平、对中后的对中误差应小于2

5、mm。2每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应小于3mm,并应取其两次平均 值作为最后结果。3观测时在测站不宜使用手机和对讲机。4 当遇雷电天气时,应停止观测。观测期间天气出现变化,应进行记录。5作业时,应按作业计划规定的时间开机。观测开始后,应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 时检查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外业观测手簿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 2. 1的内容逐 项填写。6每日观测结束后,应立即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当 天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3. 2. 10 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基线解算宜采用精密星历,使用精密基线解算软件,采用多基 线解算模式

6、进行解算。2线路控制网基线解算可使用商用软件,应利用广播星历进行解算。3基线解算中每个同步图形应选定一个起算点,且起算点应按连续跟踪站、已知点、 单点定位结果的先后顺序选择。4 观测值均应进行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宜采用标准气5基线解算时,对长度小于15km的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长度15km及以上的基 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3. 2. 11基线向量解算的数据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 %。2独立环或附合线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M 2屁(3. 2.114)Wy 2辰(3. 2-11-2)见冬

7、2 屁(3. 2.11-3)W 2/3t3. 2.11-4)式中:w独立环环闭合差;n 独立环中基线边的个数;o基线长度中误差(mm)。3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乩毛2辰(乩乙11-5)式中:d基线长度较差;n同一边复测的次数;o基线长度中误差(mm)。3. 2. 12 重测或补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业观测未按施测方案要求执行,存在缺测、漏测时应补测。2当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 线可舍弃,但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应符合本规范第3. 2. 2条第5款的规定,或 应重测或补测该基线,或重测同步图形。3对于不能满足第3. 2. 11条第

8、1款规定的基线,应进行重测或补测。3. 2. 13卫星定位网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行无约束平差时,应根据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将全部独立基线构成由闭合图形 组成的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地心三维 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点在地心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 量、改正数和精度信息。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匕X3a(3.2.13-1)V%(3.2. 13-2)卩亠 3(3. N 13-3)2进行约束平差时,平差前应对约束点进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约束平差应在所使 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坐标系或国家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或二维约束

9、平差。平差中,可对已知点坐 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进行强制约束或加权约束。平差结束后应输出相应坐标系中各点的 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3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 求:dV*(3么 134)dV 2c(乱 2 13-5)dV 2(t(3,2.13-6)3. 2. 14约束平差后,控制点与未作为约束点的同等级现有城市控制点的重合点的点位 较差大于50mm时,应对其进行可靠性检验,并对约束控制点和控制方位角进行筛选后, 应重新进行不同约束控制点或不同约束方位角的不同组合的约束平差。3. 2. 15卫星定位

10、控制测量结束后,应提交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并应包 括下列资料:1控制网布置图。2测量仪器、气象观测设备检校资料。3外业观测手簿及记录。4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资料。5控制点成果表。6控制点点之记。3. 3精密导线网测量3. 3. 1三等线路加密控制网应沿建设线路两侧布设,并应采用精密导线网测量方法施测。 精密导线网应采用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 3. 2精密导线网测量和观测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3. 3. 2-1和表3. 3. 2-2的规定。 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本规范附录A中表A. 4. 1的规定。表3. 3. 2-1精密导线网测量技术要求控制 网等闭合环或 附含导线 平均氏度(平的(110每边测(mniJ测角中 谍墨闭合星相对相邻点的 相对点位 中课差 (nim)235032-咅5 fii3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表3. 3. 2-2精密导线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水平角测回数边长测回数测距相对中误差三等爼I级全站仪|级全站仪往返测距各2测回.V80&0463. 3. 3精密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二等线路加密控制网控制点间的附合导线的边数宜少于12条,相邻边的短边与长 边比例不宜小于1: 2,最短边长不宜小于100m。当附合导线路线较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 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应超过8个。2 地面导线点应选在施工变形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