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66399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一般百姓家庭的60年 50-60年代,饥饿的年代60年前,我的父亲刚刚五岁,因为家中弟兄姐妹多,年幼的她除了要照看弟弟妹妹,还要跟着只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去湖里捉鱼,挖莲藕,四处去寻野菜,假如出去没有收获,那就意味着一家人一天全部没东西下肚,假如有收获,父亲和她哥哥稚嫩的肩膀又无法一次把劳动结果扛回家,只好一人守着,一人往返的往家搬运,因为路途遥远,累倒在半路上晕睡过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你伯父挑着莲藕掉到沟里去了,大雪天的她在沟里躺了半天才被人发觉送回家,那时她才八岁,八岁的孩子,可怜啊。”爷爷和奶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在队里劳动挣工分,没空照料孩子们,家里八个孩子只能自

2、己出去找吃的。但即使如此勤劳,却还是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年年爷爷奶奶全部是队里的“超支户”,“超支”意味着年底不仅没有东西分,还倒欠着队里的工分,“关键是家里人太多了呀。那时候就是以为肚子饿,天天全部只有饿这个念头,即使是大冬天,也要光脚穿着草鞋出去找吃的。为了甩掉超支的帽子,我八岁就跟着大大家一起干活挣工分去了。”通常忆起自己的童年,父亲总是这么泪光闪闪地对我们说。生于七十年代未期的我是无法体会到父亲说的那种饥饿的,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但我天天全部能吃饱饭,年年全部能穿上母亲请裁缝新做的衣服。至于我的孩子,就更不知道饿的滋味了,小家伙只知道大大家总要强迫她吃多种多样的东西,

3、她完全不需要主动找吃的,只需要对送到手上的食物说不就行了。父亲小时连肚子全部填不饱,就更别想穿衣和玩具了,还有读书,那简直就是奢望。能够说,父亲的童年是沉重的、没有色彩的。没有新衣,没有玩具,没有书本,只有简单的填饱肚子的愿望。这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父亲的饥饿年代已经远去,之因此每十二个月全家团聚的时候父亲总爱给我们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是为了提醒我们珍爱今天的温饱,唯有谨记并警醒,历史才不会重演。70-80年代,温饱的年代我的父亲和母亲成家时不仅两手空空,还从爷爷奶奶那里继承了几十元的债务。父亲说,爷爷奶奶对每个儿子全部是一视同仁,结婚后就分家,分家时全部要分到几十元债务。

4、这些债,是爷爷奶奶把八个孩子养大的代价。那个年代的几十元,比现在的几千元还难挣。好在父母亲结婚后没多久就离别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改为包产到户。年轻的父母亲勤劳,又利用了自己总结的科学种田技术,头一年的收成是全村最好的,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在种地之余自己烧制了一堆用来盖房的青砖绿瓦。当我呱呱坠地时,迎接我的是宽大的砖瓦房,在这之前,父母亲一直住在用泥土和茅草搭建的小房里。我的童年是愉快的,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只有过春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有鱼有肉吃,但平时屋后的菜园总是能满足我的胃口,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得有一天,邻居家来了一个城里的亲戚,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手里抱着一个布娃

5、娃,口里还含着一块奶糖,这个小女孩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才知道,和城里人相比,没有零食,没有买来的玩具的生活还是单调的。尽管我也有玩具,但全部是自制的,比如用稻草搓的草绳,用鸡毛和铜币做成的毽子等等。当那个城里的小女孩从包里拿出一本本小人书时,我羡慕得全部要流口水了。母亲见我对小人书魂不守舍,便把家里攒的鸡蛋拿去镇上卖了,将我带到书店,我一口气挑了十几本小人书,但最终母亲只让我买了三本。“书又不能当饭吃,有几本看就行了啊。”大字不识的母亲抚慰我说。确实,我很满足了,因为我是村里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图书的人,这三本小人书把比我大的孩子全部吸引到我身边来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上学的那天。尽管

6、离学校并不远,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去学校,我背着新书包,包里装着父亲早就为我准备好的一支铅笔和多个崭新的练习本。“你看你多幸福啊,我小时候可就没这个福气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父亲对我一遍遍叮咛,走进学校时,我感觉到她牵着我的手在颤动,是呀,她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她也能够走进学校,尽管只是陪自己的孩子来,但看得出,她很幸福很快乐,把我交给老师的时候,她看起来比我还要担心,千恩万谢地向老师致谢后依依不舍地走了。即使现在我经常会对我的孩子说,我的童年和她的童年相比是多么的贫乏,但实际上,和我的父亲相比,我的童年并不贫穷,有吃有穿,还有自制的玩具和拿鸡蛋换来的小人书。90年代至今,奔小康的年代90年代

7、初,父亲买回了一台彩电,她的生活和视野也宽广起来。而我以后也经过高考改变了祖传下来的身分农民,命运也所以改变。我成了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落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月的收入是父母亲一年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就这么逐步地好起来了,这些年为了供养我读书,父母亲倾其全部,家中连一个银行存折也没有。父亲自豪地对我说,她还算能干的,有很多家庭为孩子读书背了一屁股债。我把第30天的工资全部存进银行,把存折交给了父亲,父亲拿着它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有存款”父亲说,“我给你攒着结婚用。”和甘于自给自足的父辈相比,我并不能满足于温饱生活。工作不到三年我就辞掉铁饭碗去了一个沿海城市,我以为现在这份

8、高薪高节奏的工作更适合我。但父亲却担忧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对父亲说,我要在城里买房,把你们接到城里来住。父亲简直不收想象,她的孩子会有这么的魄力,但千禧年到来时,她意外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理想变成现实。现在我的父母亲和千千万万个城镇退休人员一样,住在洁净整齐的房子里,早上和儿孙共进早餐后便去公园晨练,中午去学校接孙子回家吃饭,晚上则和儿孙坐在电视机旁享受天伦之乐。有时候,孙子还会拉着她老人家去网上玩游戏,聊天。有时碰到好看的电视剧,父亲急着想知道结果,还会到网上去看网络电视呢。听母亲说,有时在小区凑不到牌友,父亲还在网上和人玩牌呢。“小小年纪,啥全部见识了,啥全部懂!”父亲经常摸着孙子的头说,“你父亲小时候可没你享福哦。”是呀,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强。“老李呀,在城里过得好吗?”前几天,村长给父亲打来电话,问父亲家里的几亩田地怎样处理。“好啊,过的像皇帝的日子。”父亲乐呵呵地说,“住的像皇宫,想吃啥就吃啥,时不时地还出去游山玩水。”“是呀,现在农村的生活也美的很呢,家家户户全部起新楼了,种地也机械化了,不交税还有补助,老哥你不回来看看?”村长热情地问。“我在电视上全部看到了,是呀,真想回去种地呀,可放不下孩子们,呵呵,我那几亩地就给需要的人种吧。今年春节我一定带孩子们回去看看!”我在旁边听着,心也飞回了老家。是呀,走过万水千山,还是故乡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