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66385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数学说课稿 篇1一、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特别是在练习的设计上,联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这也正是我微型课题的研究方向。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三、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四、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五、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六、教学难

3、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七、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引入。1.猜猜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的同学是谁?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让学生觉得很自然,很亲切。通过学生找到不同的对象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即寻找到确定位置的方法。(二)探究新知。第一步:分别认识第几列第几行教师分别介绍列和行,通过让第三列的同学举举手,第五列的同学点点头、第三行的同学拍拍手、第五行的同学笑一笑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既轻松愉快的明确了行和列的概

4、念,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第二步:认识第几列第几行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通过小游戏:教师报第几列第几行,此位置上的同学站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步:认识数对出示教室情景图,说说小军、小红、小芳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圆圈图上找出他们3人的位置,最后归纳第几列第几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由具体到抽象,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掌握“数对”概念。(三)巩固练习。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我设计了4个练习:1.教室中的数对此练习我分成3个层次:(1)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2)

5、我报数对,请相应位置上的同学站一站(3)当数对中有数字是未知数时,所表示的意义,引出要确定准确位置,必须两个数字都知道。2.厨房中的数对此练习我分成3个环节:(1)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2)通过比较,感受同一行的两个数对,后面一个数字相同。同一列的两个数对,前面一个数对相同。(3)比较(2,4)和(4,2)是否表示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学生明确数对中前后两个数字的顺序不能颠倒。3.会议室中的数对说说会议室中花色地砖的位置,并在作业纸上写出数对,交流后提问写数对有什么窍门?让学生再一次总结方法,先数第几列再数第几行。4.字母墙中的数对让学生通过数对在字母墙中找出对应的字母练成一句话,这可以说

6、是一个练习,其实更像是个游戏,既巩固复习了知识又把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又一个高潮中结束新课。(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介绍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关键词的落实上。第1个关键词是思维。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激起思维的火花;第2个关键词是思想。强化符号化、简约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生活。从课开始,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出本课,在练习的环节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即是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数学说课稿 篇2一、授课内容的

7、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

8、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教学诊断分析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

9、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四、教学设计说明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

10、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11、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5评价方式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

12、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数学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

13、标定位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整理图表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四、教学策略:1关注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

14、,教学中通过摆、画、移动、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调查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调查感知。在课前通过合理有效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首先调查学生喜欢游泳和足球两项运动的情况,又引导学生用“喜欢”、“只喜欢”和“既喜欢又喜欢”来介绍自己,提醒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埋下伏笔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复,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之后,水

15、到渠成的引出课题。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一切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课伊始出现森林运动会小动物参加篮球赛、足球赛的情况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质疑,让学生发现表格之混乱,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3、小组合作,整理表格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及时的提出修改表格的三点要求:怎样排才能一眼看出有几种动物?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整理,在合作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当学生整理出简洁明了的表格后,再巧妙地引出韦恩图,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每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接着根据学生观察韦恩图得出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图的形式转化成算式的形式,从而解决了“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