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6183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品析文章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

2、长与山海经。在这儿,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在课堂笔记本上给大屏幕中蓝色的字拼音,注意只写拼音,不写汉字。(学生在笔记本给相应汉字的注音)2、根据大屏幕所给出的答案,自己订正一下。3、根据你刚才写的拼音,再写出相应的汉字。三、速读课文,结合课下的预习,理顺一下文章都写了阿长哪些方面的事情?(学生速读课文)文章先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的睡态。阿长给我讲各种“规矩”,比如吃福橘。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四、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品析文章的语言。请看第

3、一个文段(屏显,学生读)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这段文字写了阿长什么特点?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根据老师的提示,两个人一组,我们把这个情境演示一下。先竖起第二个手指头,然后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同学两个人一组演示,老师找两个同学上台来演示)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小结:大家分析得很到位,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分析文章语言要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根据刚才的分析,如

4、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如果你有了一些想法,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摆”、“大”等字的表达效果。小结: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

5、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读一读这两句对话。(“阿妈,恭喜”读得平淡,“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6、真聪明!恭喜恭喜!”读得激动一些,但程度不足)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研读后小结: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4、后来作者通过叙述怎样的事情让我们对阿长的态度有了转变呢?a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b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c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小结:先抑后扬: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

7、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过渡:作者什么时候才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大屏幕显示,教师范读,同学齐读两遍)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你怎样理解作者对阿长的这种感情?带着这种情感大声朗读。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也就是说,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切切察察”“粗俗地睡态”“元旦劈头的磨难”等等,你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作者对阿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比如成年的“我”就会明白,阿长不是故意地把我挤到床

8、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还有“元旦劈头的磨难”,只是阿长对生活一种美好的愿望“顺顺溜溜”,不是迷信,只是一种习俗,和现在春节拜年好像是一样。只是小孩子的心思不在此,所以才觉得是磨难。“吃福橘”,是南方一种习俗,希望来年幸福顺利,当“我”对阿长说完“阿妈,恭喜”之后,阿长“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阿长其实更希望我来年“顺溜”,可惜当时我没有感觉到。)四、结束语:雨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那些生活真实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儿时父母的唠叨,也曾让我满腹怨恨。为人父母后,才渐渐明白那份爱的深厚。每当女儿如我小时候捂起耳朵,亦或摔门而去,我总是一阵阵心痛,那份心痛不是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愧怍。我的父母老了,不再如小时候管束着我,而是站在村头长时间看我回家的路,或看我回城里时路上卷起的尘土。那份凝视,那份惦念一如我小时候离家读书的情景。只是我现在才读懂。愿我的父母永远健康,愿我的女儿快快长大!五、作业: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读懂身边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