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66091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3分)A触(c)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 凑(cu)合:将就。B低眉顺(sh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 取缔(d):明令取消或禁止。C从(c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猝(c)然:突然,出乎意外。D情有可圆(yu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 尴尬(gng):神色、态度不自然。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4分)(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明白。( )(2)表示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3)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4)穷困愁

2、苦而颓废、失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A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6分)潇湘馆 丫环紫鹃 葬花 红楼梦人物: 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人物: 海难 荒岛 “星期五” 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5、下面一段文字横线所缺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文章和别的艺术品一样,必须求精,出奇制胜。 。一首五言绝句

3、只有20个字,可是写得精辟,亦足以传之千古,短而精比长而不精要好得多。A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 B长篇如是,短篇也如是C短篇如是,长篇也如是 D长篇大论有时并不受欢迎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域小说D余秋雨信客小说7、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6分)(1)他的数学知识已达到大学课程。(2)这次期中考试,他每门功课平均在90分以上。(3)他的父亲享年83岁,仍然精神抖擞。8、口语交际。(4分) 张芾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程杜看见后说:

4、“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张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1)程杜的话言外之意是:_(2)张芾该怎样说才得体:_二、阅读理解(40分)(一)(2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5、。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本语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等课文也选自该集子。(2分)2、“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_,“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见“我”认为阿长_,“高兴地说道”这个_描写则写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_心情,“三哼经”说明阿长_,表现她对“我”的关心,“_”表现出“我”的无限欢悦之情,“敬意”确乎因_而生;加横线的句子是_句,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8分)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6、。请你想像一下“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2分)_4、作者为什么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_5、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6、写阿长买来山海经,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_,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_ _,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4分)(二)(35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7、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 ,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 心情抑郁。(3227分)2、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

8、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答: 3、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4分)人物 ,地点 ,事情的经过 ,结果 。4、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5、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2分)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

9、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6、选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其作用是 。 (4分)7、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2分)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10、。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8、用曲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2分)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4分)第一次_第二次_10、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4分)(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_(2)“进去吧,里边没人。”_11、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棵树一棵树随心所欲地站在旷野里,每天陪伴着她的是自己忠实而孤独的影子。周围除了在寂寥中生长的杂草和野花之外,只剩下飞鸟的影子和鸣叫。这是一幅深秋的写意画:高远、苍凉。在旷野空洞无物的背景里,树的样子更显简单明了,她高大挺拔的身姿是旷野里一个巨大有力的惊叹号。树伸出无数的手臂和热情拥抱着蓝天白云,拥抱着奔跑的风,拥抱着一切跟大地母亲有关的消息。这是一棵四叔栽的柳树。树静立于一座孤独的坟前,她用沉默陪伴着这座坟墓,风起的日子她会为这座坟墓唱歌。在想念的季节里,她会落下几片叶子去抚摸那块冰凉的墓碑,用无声的语言去和坟墓温存,就像一度远离的游子伸出久违的手掌去抚摸母亲的脸,母亲苦难而粗糙的脸。四叔是1946年离开故乡后再去台湾的。那年,18岁的四叔年轻激昂、血气方刚,标准的“少壮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