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65910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暴雨、水毁、淹溺事故专项应急现场处置预案(一)、编制目的为提升暴雨、水毁、淹溺事故应对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生命安全,编制本应急预案。(二)、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项目经理部所有人员和作业班组人员受到暴雨、水毁、淹溺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救助,在作业活动中发生暴雨、水毁、淹溺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时,承担对伤者实施紧急救护的责任。(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安全生产许可条例;3、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5、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2、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7、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强制性条文、标准。(四)、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2、气候条件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且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本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7,最高年平均气温19.0,最低平均气温17.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桥位区主要气候特征值表极端最高气温41C多年平均降水量1181.2mm极端最底气温-3.7C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多年平均气温18.1C最大风速33m/秒3

3、、水文条件受三峡水库补偿调节、蓄洪影响,桥区河段一年之中水位变幅达30m(145175m)。枯水期水位较高(最高达175m),流速较小,一般在0.5m/s左右;洪水期,水位较低(最低至145m),最大流速可达2.6m/s。本项目所在河段为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条件受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2009年以后每年10月1日开始蓄水,10月底或11月蓄到不高于175m正常高水位,维持此1m高水位一般月份为11、12、1月期间的二个月(冬季枯水时)至三个月(丰水时);而发电及长江下游供水的需要,会有一个降水位的过程,1-4月坝前库水位控制在不低于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155.0m,5月末6月初坝前水库水位降至防洪限

4、制水位145.0m。水库蓄水水位为一斜线降水运行,由175m降至145m。6月9月底为低水位145m运行。故每年(1月或2月)从175m降低水位开始,到9月底,护坡面最低一线的出水时间为:170m时7.58个月165m时7个月160m时6.5个月155m时5.5个月受三峡水库水位调度运行的影响,水文站近年的水位变化曲线图如下:三峡库区20112013年水位变化曲线表(四)、主要危险源1. 施工驻地:包括经理部、作业班组、施工点、拌和场、预制场、活动工棚等生活、办公房屋等区域。2. 施工现场:2.1 各种正在施工的基础、基坑、桩基、砌体,路基、路面、桥涵、防护、结构物实体等及其半成品;2.2 支

5、架、模板,水泥、石灰、砂石料、粉煤灰、粘土、砖瓦等料堆、料库,五金材料库、小型配件库、油库等;2.3 机械、设备、车辆、钢筋棚、木工棚等加工棚、厂房以及拌和场、预制场、构件加工厂等场所;2.4 便道、便桥、河堤、工作平台,电力、电讯线路、给排水管线,取土场、弃料堆,蓄水池、泥浆池、化粪池等。(五)、事故造成的后果1. 人员1.1 死亡;1.2 窒息、脑损伤使得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1.3 骨折、跌打损伤:1.4 开放性外伤、出血;1.5 内伤。2. 财物2.1 灭失;2.2 损毁、失去价值;2.3 损坏、经维修后可恢复;2.4 轻微受损、外观变差但不影响使用。3. 次生灾害:洪水、泥石流、坍

6、塌、倾覆、掩埋、沉陷等。(六)、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管理职责应急反应组织机构框图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总)工长、电工班长等为成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负责组建相应救援小组;检查督促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应急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经理部安保处。2、救援指挥组 长: 组 员: 救援指挥职责: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救援等管理指挥工作。3、抢险救援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抢险救援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

7、的处置,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制定处理方案,有效的遏制事故的蔓延。4、技术支持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技术支持组职责:在抢险过程中做好技术支持准备,在进行撤离时,充分考虑抢险过程中会遇到的不安全因素,拟定出相应的应对处理办法,层层进行抢险安全技术指导。5、物资保障组组 长: 组 员: 物资保障组职责:保持与应急领导小组通信畅通,及时反馈抢险信息,合理调配运输机械,及时安排和转运抢险、救援物资及人员。6、后勤保障、协调组组 长: 组 员: 后勤保障、协调组职责:负责协调内、外部关系,保障信息畅通,随时保持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联系,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转移准备,组织

8、成员对转移人员的安置及救助。7、治安维稳组组 长: 组 员: 治安维稳组职责:负责维护项目部、施工现场的治安维稳工作,对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随时保持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及时处置治安突发性事件。杜绝因事故发生造成群体事件及事态的进一步扩大。8、善后处理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善后处理组职责: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9、事故调查组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事故调查组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

9、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七)、应急救援程序1、应急救援程序图报告设计单位加强监测调整应急处理方案、措施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出现突发事件报告有关单位及部门报告业主报告监理工程师分析原因实施应急处理方案观察处理效果完成应急处理恢复正常施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开始工作2、应急级别划分本工程应急级别划分为三级一级预警,最低应急级别,可以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二级现场应急,属于中间应急级别,不会超出项目界限。外部人员和财产一般不会受事故的影响。这种级别表明项目内人员已经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如消防、医疗单位的援助)。三级全体应急,这是最严重的紧急

10、情况,表明事故已扩散到项目外。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响,可决定进行安全避难或疏散。同时需要医疗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支持。3、应急准备3.1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应急物资的准备:见附件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清单。 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3.2培训和演练项目部分管安全经理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4、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4.1内部应急能力:指事故发生后,自身对事故的应急能力,其余的事故应急工作留给应

11、急救援系统中的其它外部机构来完成。在应急演练后,对自己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是否满足应急要求。如不满足需要完善和补充,确保自身的应急能力能满足应急需要。4.2外部应急能力:利用外部应急救援机构对紧急情况进行应急救援处理。发展外部应急救援能力可以节省因发展内部应急能力所需的过多人员培训、人力资源补充和装备配置的费用。5、应急救援行动程序5.1 应急救援优先原则(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散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如果事故仍在进一步扩大,相关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但对救援人员的进入也存在很大的生命威胁,则决不允许盲目采取救援行动,避免伤亡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二次事故的发生。要采取

12、万无一失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救援行动。5.2应急响应发生事故后,通知现场安全员,安全员要及时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班组长对事故现场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其他人员及后勤人员,做好相关辅助工作。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有程序的处理事故和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5.3事故现场采取措施事故现场、项目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动:(1)掌握情况。不论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

13、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现场的方向、风速;事故危及项目外的可能性。(2)报告与通报。在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项目外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或部门进行报告:报告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报告本项目直接领导部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同时,因本单位最熟悉事故设施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必须组织尽早抢救与抢险。要迅速集中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险,包括: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域的人员,组织经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清点撤出现场人员数量,组

14、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险区;组织力量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5.4快速反应时间(1)经理部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5分钟内赶到事故发生现场;(2) 抢险救援组等人员应在20分钟内准备好抢险工具并赶到事故发生现场;(3)应急物资设备的反应时间:自备物资设备应在20分钟就位,外部租借物资应在1小时内就位。5.5人员、财产保护(1)当事故将危及施工现场人员、财产、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由经理宣布实施保护程序。(2)人员疏散:由经理部撤离组织队组织应急保卫组首先对受安全威胁的人员进行疏散到安全地带。(3)人员查点:由撤离组织队指定警卫人员对疏散人员进行查点。并对查点情况副经理汇报,副经理向经理汇

15、报。(4)财产疏散:确保无受安全威胁的人员后,再对受安全威胁的财产实施转移,转移至安全地带。(5)危险区进出管制:根据现场危险情况,设立警示或警告标示,只能由抢险人员进入,确保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5.6事故现场保护第一步 各班组长在向安全负责人报告的同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区域围护,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第二步 安全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用警示牌和警示带进行进一步围护,确保事故现场不被破坏。第三步 安全员对事故现场实施围护后拍照、摄像、取证。5.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1)在应急过程中,如有媒体和公众在场,由经理或副经理对媒体和公众发言。(2)负责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工作,接受他(她)们的采访,必要时负责召开新闻发布会。(3)与安全人员和法律人员及其它事故应急者保持联系。(4)当紧急情况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危险,指定的通讯负责人应该与当地主管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