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6566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单元检测(五)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20分)1给加点字注音。(4分)胡诌( ) 麾( )军 桑梓( ) 别( )拗谮( )害 勾( )当 腻( )烦 星宿(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依次订正在横线上。(4分)弃弓绰刀 恃才放犷 拣弓搭箭 自暴自弃 诺诺连声 悔人不倦 剜口割舌 不醒人事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好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 4“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

2、个故事是 。(1分)5香菱学诗中香菱从向黛玉请教到三易其诗终梦中得诗,其实验证了古人治学的三个境界,也可以说是反映了三个阶段。试用连线把三个境界与所属阶段对应起来。(3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顿悟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悬想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苦索阶段6文学常识填空。(4分)智取生辰纲选自 ,作者 ,元末明初人。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 ,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清代小说家 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香菱学诗选自 ,作者 ,清代小说家。(二)(14分)范进不看便

3、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怕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

4、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1文中范进为何“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2分) 12这段对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的描写可以分作四层,在文中用“”把层次划分出来,并概括层意。(4分)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13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范进的举动外,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分别用 、 来烘托飞跑的疯狂和疯劲。(2分)14“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 (2分)15在范进中举前即使他穷得揭不开锅,邻居也从未周济过。可中举后,众人都拥来,担鸡蛋酒米,忙前忙后,这样写的目的是( )(2分)A.表现众人助困济危的精神。 B.表现邻居

5、们对范进喜极发疯的同情。 C.表现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16从选文后一部分范进家人与众邻居对话内容上看,对范进疯了众邻居的心情与家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一)(10分)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

6、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

7、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众好汉互相配合、共同行动的过程。(4分) 劝解 喝酒 争执 夺瓢 8“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中加点的字“也”是针对什么而言的?(2分) 9瓢在情节发展中作用很大,但卖酒人却无碗瓢之类,似乎不合常理,上文哪句话对此有必要的交代?(2分) 10七位客人喝酒前为什么不讲好价钱?作者这样安排

8、情节有什么好处?(2分) (二)(14分)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怕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

9、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1文中范进为何“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2分) 12这段对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的描写可以分作四层,在文中用“”把层次划分出来,并概括层意。(4分)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13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范进的举动外,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分别用 、 来烘托飞跑的疯狂和疯劲。(2分)14“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 (2分)15在范进中举前即使他穷得揭不开锅,邻居也从未周济过。可中举后,众人都拥来,担鸡蛋酒米,忙前忙后,这样写的目的是(

10、)(2分)A.表现众人助困济危的精神。B.表现邻居们对范进喜极发疯的同情。 C.表现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16从选文后一部分范进家人与众邻居对话内容上看,对范进疯了众邻居的心情与家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2分) (三)读书与看书(林语堂)(14分) 曾国藩说,读书看书不同,“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读书道理,本来如此。曾国藩又说:读书强记无益,一时记不得,丢了十天八天再读,自然易记。此是经验之谈。今日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小学国语固然应该读,文字读音意义用法,弄得清清楚楚,不容含

11、糊了事。至于地理常识等等,常令人记所不当记,记所不必记,真真罪恶。譬如说,镇江名胜有金山,焦山,北固山,此是常识,应该说说,记得固好,不记得亦无妨,以后听人家谈起,或亲游其地,自然也记得。试问今日多少学界中人,不知镇江有北固山,而仍不失为受教育者,何苦独苛求于三尺童子?学生既未见到金山,北固山,勉强硬记,亦不知所言为何物,只知念三个名词而已。扬州有瘦西湖,有平山堂,平山堂之东有万松林,瘦西湖又有五亭桥,小金山,二十四桥旧址,此又是常识,也应该说说,却不必强记。实则学生不知五亭桥,万松林为何物,连教员之中十九亦不知所言为何物。今考常识,学生曰,万松林在平山堂之西,则得零分,在平山堂之东,则得一百分,岂不笑话?卫生一科,知道人身有小肠大肠固然甚好,然大肠明明是一条,又必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又是无端添了令人强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