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65041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X线检查中的防护【摘要】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X线检查在儿童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同时对儿童的有害效应也引起了家长的普遍关注。儿童的放射敏感度是 中年成人的 10 倍多,女孩高于男孩,年龄越小危险系数越高, ,因此,应重视儿童的 辐射防护。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为使儿童在检查中接受最小的 X 线 照射剂量,得到最佳的诊断信息,笔者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方法,现与同道交流, 报告如下。常规的X线检查儿科疾病诊治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 X 线对儿童的有害效应也引起了医技人员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在满足临床诊断需 要的前提下,为使儿童在检查中接受最小的 X 线照射剂量,得到

2、最佳的诊断信 息,笔者采取了些相应的方法,现与同道交流,报告如下。1 采用 DR 摄影技术取代常规胸部透视胸透的照射量是胸片的2030倍,透视焦片距(FSD)近,对皮肤照射损伤, 又无影像记录,在广泛听取临床各学科医师意见后,取消常规透视,而在需要观 察动态器官的活动时,采用“DR”补充电视透视的方法,满足临床需要。普通X 线拍片因设备的技术限制加上儿童摄片的特殊性影响了图像质量和诊断水平的 发展与提高。采用”DR”技术后,选用条件和高速感蓝片的kV值相同,而曝光量 减半。其优点:(1)可减少曝光量和动态模糊,提高照片质量,极大降低了对患 儿的 X 线辐射;(2)基本改变了因条件偏差所造成的重

3、拍片,避免了患儿不必要 的照射剂量;(3)在处理过程中根据诊断的需要做密度、边缘增强处理,满足了 诊断要求,并提高了诊断水平。“DR”技术在我院已得到了患儿家属们的广泛认 可。2应用X线管窗滤过片,减少受照量,限制照射野,减少直接辐射危害X 线机球管窗口均有固定滤过装置,我们根据 kV 值的不同选用 50 70kV/1.5mm铅滤过片,可使患儿皮肤照射量减少2/3,而到达探测板的量不变或 变化较小。减少了无用的软射线对患儿的辐射量。同时利用准直遮线器装置限制 照射野的大小,在投照中根据投照部位、焦片距离和胶片尺寸大小,将照射野严 格控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最小范围内,每张诊断胶片边缘均有 1cm

4、以上的未感 光区,以减少直接辐射的危害。3 对非诊断部位进行屏蔽防护,重点保护对射线敏感的部位我们在拍摄髋关节、腰骶椎等部位时用铅橡皮遮盖胸部和上腹部,用特制的 铅皮遮盖患儿睾丸(卵巢);在拍摄胸部时用铅橡皮遮盖中下腹部,用铅橡皮围脖、 铅玻璃眼罩遮盖患儿颈部和眼部,以防止眼晶状体、甲状腺、生殖腺受直接照射。 同时注意体位防护,拍上肢各部位时常取侧坐位,使性腺器官避开直接照射;颅 脑面颊部位尽量采用后前位投照,减少对晶状体的受照剂量。4 创造良好环境,争取患儿合作,避免患儿重复照射“DR”应用后,重拍片的原因为患儿不合作所造成的体位不正、影像模糊, 因此止动是重要环节。笔者在机房内挂上儿童画,

5、放些玩具,检查床面允许铺自 带的小被褥或毛巾被,夏冬季注意室温的调节,防止患儿受凉、受惊,并允许父 母在旁陪伴,给患儿创造一原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取得患儿和家长的合作,从 而减少了患儿因位置不正或止动失败引起的再度辐射。我们坚持曝光时机房内始 终只有一个受检患儿,按顺序逐个拍片,最大程度地保护好每位患儿,避免遭受 不必要的辐射,同时请家长穿好防护衣,合作完成摄片工作。5 提高技师工作责任心,增强辐射防护意识摄片技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和有关物品的性能, 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不能勉强使用,保证放射设备的优化运行,严格规章制度的 执行,增强防护意识,培养对患儿的感情,积极训练患儿

6、,使其密切配合。要钻 研业务,练就过硬的投照技术,决不增加患儿不必要的照射剂量,坚持集体分析 废片原因,并作为考核成绩之一。笔者在儿童的X线辐射防护工作中遵循以上几点外,还采用相对高kV(70kV 左右)、低毫安、短时间摄片,减少患儿照射剂量,既达到了止动的目的,同时 又增加了胶片的黑化度,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和锐利度,使胶片影像层次分明。DR 由于影像层次丰富、信息量大、辐射剂量低、采集速度快,并可通过网 络进行远程会诊及通过图像存档与PACS系统等进行图像传输和数据交流。在普 通放射技术中显示出明显优势。运用DR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如:灰阶变换、 黑白反转、边缘增强、组织均衡等,并可对病变区选择显示范围和显示比例,可 以更清楚的显示病变区域,其临床应用价值很大。今后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 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