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4930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5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范流程(炮掘标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105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编制单位:技 术 科编制时间:2013年6月11日审 批 记 录会审主持人:编 审 单 位签 名日期说 明编 制单 位编 制 人负 责 人会审技 术 科调 度 室通 风科机 运 科安 检 科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 程师批 准矿 长规程会审单规程名称105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主 持 人提报单位参加会审人员(签字)会审意见:总工程师意见:矿长意见:目 录第一章 工作面说明及地质概况7第一节 工作面说明7一、 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邻近采掘关系7二、 工作面特征表7第二节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8一、 煤层赋存情况8二、

2、 煤层顶底板情况8第三节 地质构造情况9一、 褶曲9二、 断层构造9三、 掘进中存在的地质构造9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9第五节 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情况9第六节 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9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10一、 工作面储量10二、 工作面服务年限10第二章 采煤方法10第一节 巷道布置10一、 运输巷、回风巷、切眼布置方式10第二节 采面机械配备情况11一、 采面机械配备11二、 采面设备、备用材料配备情况表12第三节 采煤工序13一、 采煤方法:13二、 采煤工序:13三、 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14四、 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14第三章 顶板控制17第一节 支护设计17一、 支柱的初选17

3、二、 采面支护密度计算17三、 支护选型参数校核17四、 支架数量配备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21一、 工作面支护21二、 工作面特殊支护21三、 顶板管理21第三节 上下超前出口及端头的顶板控制21一、 上、下巷安全出口顶板控制21二、 超前支护22三、 上、下巷维护22四、 矿压观测22第四节 回柱放顶23一、 回柱方法及顺序说明23二、 爆破说明书:23第四章 生产系统25第一节 运输系统25一、 工作面运煤系统:25二、 工作面运料系统:26第二节 通风系统26一、 工作面通风线路26二、 采面风量计算26第三节 瓦斯抽放系统28第四节 供电系统28一、 电缆选型计

4、算28二、 供电系统28第五节 消防、防尘系统28第六节 工作面压风自救、通讯系统29一、 压风自救系统29二、 通讯系统:29第七节 安全监控系统30第八节 排水系统30第九节 供液系统31第五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1第一节 入井须知31第一节 交接班制度31一、 班、队长交接班制度31二、 安全员交接班制度31三、 瓦检员交接班制度32四、 放炮员交接班制度32五、 溜子司机交接班制度32六、 乳化泵司机交接班制度32七、 值班电钳工交接班制度32八、 机电人员交接班制度32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2一、 安全检查、敲帮问顶制度32二、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33三、 巷道维修制度33四、

5、 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33五、 瓦斯管理制度33六、 瓦斯检查制度34七、 综合防尘管理制度34八、 通风安全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维护制度34九、 电器保护定期检查和定期试跳制度34十、 放炮管理制度34第六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35第一节 主要灾害事故预防35一、 顶板灾害事故35二、 水灾事故36三、 火灾事故36四、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38五、 瓦斯、煤尘爆炸灾害事故39六、 避灾路线路:40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40第一节 初采安全措施40第二节 落煤、装煤措施41一、 煤电钻打眼措施41二、 火工品管理及装药放炮措施42第三节 移型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推溜措施47第五节

6、 顶板管理措施49一、 一般规定49二、 支护49三、 回柱放顶49四、 上、下巷及安全出口支护52第六节 工作面顶板及上下出口维护安全措施52一、 防止煤壁片帮及顶板掉矸伤人措施52二、 单体液压支柱打柱措施53三、 回柱放顶安全措施53四、 防止刮板机伤人措施54五、 防倒柱措施55六、 挂网、移梁、打临时打柱措施55七、 攉煤措施55八、 推溜措施56九、 采面上下出口支护措施56十、 采面上下巷超前支护打设措施56十一、 采面过断层支护措施56十二、 初次放顶(人工强行放顶)措施57十三、 防止老顶周期来压推柱、伤人措施57十四、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58十五、 文明生产及防治水工作5

7、8十六、 探放水管理措施59十七、 本规程未述部分内容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操作规程执行。59第七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测59一、 通风安全59二、 防治瓦斯安全措施60三、 综合防尘安全措施63四、 防灭火安全措施64第八节 机电、运输64一、 总则64二、 乳化泵的使用65三、 胶带输送机检修措施66四、 刮板输送机检修安全措施67五、 电器设备检修安全措施67第八章 探放水措施68第一节 探放水原则68第二节 探放水安全措施68第九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8第一章 工作面说明及地质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说明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邻近采掘关系该工作面位于井田北翼,工作面上部为4#层、3#层采空区,

8、对应地表为耕地,山坡,无建筑、公路、村庄、电力线路等工业设施,工程垂直埋深约130m左右,南至井筒保护煤柱,北至切眼为界,西至回风巷为界,东至运输巷为界,斜下为10503采面(未回采),工作面特征表表1 工作面特征表工作面名称10501回采工作面走向长300m开采煤层5#工作面倾斜长度切眼最长80米,最短14米,平均斜长47m开采厚度1.6m储量预算斜面积14100m2煤容重1.4t/m3储量3.1584万吨可采量2.62吨回采率85%煤层情况平均厚度1.6m最大倾角18最小倾角4平均倾角22煤种无烟煤内在灰分(%)21.44%采煤工艺炮采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作业方式三八作业制度有无煤尘爆炸

9、危险性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然发火倾向不易自燃煤层是否为突出煤层否地面有无村庄无与地表最大、最小垂深(m)22554m第二节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煤层赋存情况表2 煤层赋存情况 指 标参 数备 注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1.4m1.8m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度平均22煤层硬度ff2煤层层理简单煤层节理(发育程度)不发育自燃发火期/d不易自燃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2.5相对瓦斯涌出量(m3/t)11.36煤尘爆炸指数(%)地温/摄氏度0.763.67C/100m煤层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 顶 底 板岩石类别厚 度岩 性顶板伪顶粉砂岩4.47cm易垮落,松软直接顶细砂岩4.4m

10、泥质细砂岩与细砂岩互层,部分含菱铁质,水平层理,薄层状,易风化。老顶泥质粉砂岩1.05m灰色,与泥质细砂岩互层,水平层理,中厚层状,部分夹煤线。底板直接底粉砂质泥岩2m遇水易膨胀、松软、底鼓老 底泥岩2.27m细砂岩与菱铁质细砂岩互层,水平层理,中厚层状。第三节 地质构造情况矿区位于盘南背斜东翼西段,矿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近北东,倾向南东,平均倾角22。区内有一条正断层F14。由南往北贯穿于整个矿区,走向近南北,倾向近东,倾角55-75,一般70,断距60-100m左右。褶曲本矿井为单斜构造,缓倾斜煤层,未发现褶曲。断层构造区内有一条断层,为条正断层F14。由南往北贯穿于整个矿段,走向

11、近南北,倾向近东,倾角55-75,一般60,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仙关组,下盘为龙谭组,该断层向南北延伸出矿段,把K19号煤层向下错20米,断距60-100米左右。掘进中存在的地质构造10501工作面运巷掘进至300m时,受F1断层影响,掘进过程中煤层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导致找煤造成两巷距离缩短(最短距离14米),决定在10501运输顺槽300m处掘10501切眼,形成10501回采工作面。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对煤层开采影响的仅为地表水及老窑积水。本区降水丰富,地表水往往由冲沟汇聚成积极性小河或在洼地聚集,煤层开采时若发生冒顶或其他原因使顶板遭受破坏后,地表水往往会注入井下,如在雨季暴雨时可能会大

12、量涌入。本区地层产状平缓,煤层埋藏较浅,加上煤层顶板岩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采煤时容易发生冒顶等破坏隔水层。预计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为3m3/min、正常涌水量1m3/min,在回采得过程中需加强排水工作。第五节 瓦斯、煤尘及自然发火情况根据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经鉴定K5煤层在矿区范围内的1386.2m标高以上不具有突出危险性;由于一采区的K5煤层位于1386.2m标高以上。所以一采区的K5煤层按突出矿井的非突区域进行设计管理。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2012年6月11日对永响煤矿煤的K5、K7、K9、K11煤层进行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K5、K7、K11煤层属于属有爆炸危险性煤层。K5、K7、K11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为级,不易自然发火, K9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为级,属自然煤层。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10501工作面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变化,顶板破碎,顶板临水情况等影响,给回采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第六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工作面储量10501工作面面积为14100 m2,平均煤厚为1.6m,储量为3.1584万t,平均煤厚为1.6m,保护煤柱30m,即可采储量为2.62万t。工作面煤炭储量=面积煤厚容重储量Q储 =141001.61.4 = 3.1584万t煤柱Q柱=24001.61.4=0.5376万t(留30m的煤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