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64927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1(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历程2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存在的问题4(二)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6(三)我国公务员新陈代谢机制存在的问题8(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9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1 (一)经济体制性原因11(二)政治体制性原因12(三)法律法规制定过程的原因12四、健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方法14 (一) 坚持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14 (二)健全与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机制14(三)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16(四)公务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8

2、结语19参考文献20正 文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都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经济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任务。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建立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向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方向深化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开始逐步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1984

3、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这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会成为一个趋势。1993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人事行政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人事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同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就历史意义而言,既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就其现实意义而言,它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机关精兵简政,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十几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既体现优良传统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制度。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各项改革制度的深入发展,国家公务员制度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弊端表现在职位分类制度、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考核制度等方面,本文旨在对这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健全与完善公务员制度。(二)我国公

5、务员制度发展的历程从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历史来看,已有20多年。主要经历了调研准备、决策阶段、试点运行、推行实施、健全完善四个阶段。调研准备阶段 (1984一1986年) 主要是以调查研究和起草条列为工作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为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的思想指导下,198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将干部的升迁、选拔、考核、奖惩等环节用法律规定下来。198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相关法规的研讨起草工作。1986年,干部人事制度作为一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始进入综合研究、总体规划阶段。决策阶段(198

6、7-1988年)主要是党和国家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决定推行公务员制度。1987年,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的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随后1988年3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并决定组建国家人事部,负责这项工作。试点运行阶段 (1989一1993年) 在这一阶段,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条例的精神,从1989年初开始,首先在国务院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点。1990年,公务员制度的试点从中央扩大到地方,经批准,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试点,在两地的

7、地方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条例的内容。 推行实施阶段 (1993一1999年) 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于1993年8月19日公布于世,规定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之后,国务院召开会议,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然后再逐步加以完善”。也在此时,国家人事部又陆续制定并出台了多项公务员管理的规章,如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国家公务员暂行考核规定、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等。推行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国家人事部从人事变化的大局出发,要求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

8、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方法,展开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他们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提出了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调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并把这个决定贯彻到推行公务员制度和对企事业的人事管理的改革中去。到1998年底,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工作基本到位,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中央和省、地 (市)、县、乡(镇)五级政府机关基本建立,公务员制度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健全完善阶段 (1999一) 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为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

9、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莫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为新世纪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2003年5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等;2006年公务员法开始,推行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方向。2007年,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这是为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公务员制度的各项细则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还需进一步

10、健全与完善,在我国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存在的问题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基础.公务员都担任一定职务、并有一定级别。公务员依据职务履行职责,一定的职务不仅蕴含着一定的职权与职责,也是确定公务员报酬和待遇的依据。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公务员分类不合理,发展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广大公务员形成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关于职务与级别设置的问题职务与级别设置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环节。所谓职务,是公务员所承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是公务员职权、职责的委托。而级别是反映公务员的能力、责任

11、、资历和业绩的综合标志,我国公务员既有职务、又有级别,两者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而是“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有机结合。在我国职级具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上下职务等次对应的级别之间相互交叉。每一职位对应1至6个级别。比如总理对应1级,科员和办事员各对应6级。确立级别时,既要考虑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个人能力,也要考虑品德表现和工作经历。但是在我国职级设置往往起不到有效激励广大公务员作用,职级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晋升渠道单一,“职务本位”现象突出。现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下,公务员的成长发展、物质待遇的改善主要依靠职务晋升。而我国目前提倡完善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要求职务职级激励作用并重。但在实

12、际生活中,往往是职务晋升片面追求,而对职级晋升却很少有人关注。在现行制度下,“官本位” 思想仍然很严重,公务员的成长发展、物质待遇的提高主要与领导职务挂钩。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能由职务升迁来实现,导致职务激励功能的扭曲。中国大部分公务员是依靠职级晋升,但在实际工作中职级与实际利益联系不大,很难调动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的积极性。而仅靠职务晋升提高待遇,对绝大多数的公务员来说是不现实的。在我国,大约92%的公务员职务层次在科级职务以下,只有8%的公务员是在副处级以上。而公务员职务的晋升受到职数的限制,所以大多数公务员的个人价值和待遇很难通过职务升迁来实现,影响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2.专业技术类职务设

13、置存在的问题专业技术类人才,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的准确性的中坚力量。政府需要稳定科技人才的队伍,不断吸引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政府。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的职责,把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这种分类不利于调动专业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后果就是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根据人事部一份调查报告统计,从1998到2002年,从21个中央部委中抽查,流失本科以上的公务员1039人,占同期公务员人数8.8%。造成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在于:公务员分类制度缺乏适合各种公务员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职务系列,没有设置专业技术类职务,没有考虑到技术类公务员的特殊性。3.基层公务员职务设置合理性存在问题

14、我国公务员职务体制中,没有中央公务员与地方公务员之分,统一叫做国家公务员,这就决定了地方公务员职务设置先天就低。而条列第三章第十条规定了基层县乡的最高职务与职级是“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因此,我国县乡基层公务员从办事员到处级正职只有六级职务,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职务设置存在着许多问题。(1)机构的规格限定了基层公务员职务发展的空间 公务员基层队伍越大,职业发展空间就越小。我国县乡两级公务员数目惊人,占全国公务员人数的58%,约有300万之多,其中大部分以科员身份退休。我国现行的职务设置为县乡基层公务员提供晋升的空间太小,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只有办事员和科员两个

15、台阶。职业的发展空间太小,自然缺少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手段,造成人才的流失。(2)关于基层公务员级数偏低存在的问题行政职务中最多的是办事员,级数最多也就是6级。如一个基层普通的公务员,他可能一辈子就是办事员或者是科员,他的职业生涯设计可能最多就在15到19级别之间,一共有7个职级。职业发展台阶太少,职业发展空间太小,不可能对基层公务员产生动力和激励的作用,这对一个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政府引导公务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公务员实现共同的行政目标的重要保障,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在走向成熟,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设计

16、和运行也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短,社会又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公务员激励机制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激励机制的效力,阻碍了激励机制的运行。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务员工资制度中激励机制的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公务员工资开始与市场接轨,经过多次公务员薪资的改革,我国公务员的收入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执行物质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有效的经济手段选择,更多时候加薪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在住房等原有福利货币化、市场化的同时,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薪酬制度。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其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