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4704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方法技巧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口诀“北城南岭西日月,东到太行跨七省”(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深度思考】“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

2、,一道道岭,一条条沟”西部放歌(1)“一道道岭,一条条沟”显示了黄土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提示河谷发育、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提示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2.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

3、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考点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2)过度放牧

4、: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3)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4)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5)战争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6)滥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链接拓展荒漠化的成因、含义及类型特别提示荒漠和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

5、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还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2018青海联考)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1)目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沙漠化、盐碱化旱涝灾害A. B.C. D.(2)该河下游弱水河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

6、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第(1)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答案(1)B(2)D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

7、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考

8、法一黄土高原地貌形成及影响1.(2015上海地理,3133,18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8分)(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

9、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地貌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图甲为黄土塬,图乙为黄土梁,图丙为黄土峁。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可以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处,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

10、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11、)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任答一点即可)考法二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2.(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12、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答案(1)C(2)B(3)D考点二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

13、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和提高复种指数等链接拓展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海南高考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

14、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均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高原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答案(1)B(2)D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考法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1.(2015浙江文综12,10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