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42988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4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2019年孝感高三联合调考)羊草是素色异爪蝗的主要食物,为研究放牧牛、羊对素色异爪蝗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草原开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放牧方式无牧羊单牧牛单牧素色异爪蝗多度(%)10155羊草盖度(%)455525注:1.多度与调查样地上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与羊草的生长状况呈正相关A.适度放牧有利于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调查素色异爪蝗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草原上成群采食的牛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特征D实验结果表明,牛单牧能抑制素色异爪蝗灾害的爆发解析

2、:适度放牧有利于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素色异爪蝗的幼虫(跳蝻)活动能力弱,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正确;草原上成群采食的牛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牛单牧能抑制素色异爪蝗灾害的爆发,D正确。故选C。答案:C2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某地区将拦河筑坝兴建大型水库,则下列有关推论中,不成立的是()A将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B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区域的小气候受到影响C改造后形成的地理隔离必将导致新物种产生D利用水能发电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解析

3、:将陆地变成湖泊,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相反,A正确;陆地变成湖泊后,湿地面积增加,气候会受到影响,B正确;改造后的形成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用来发电可以减少工业上对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从而降低工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正确。故选C。答案:C3(2019年福建漳州市模拟)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农田的存在,将松

4、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正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正确;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不能确定松鼠的种群密度,松鼠的种群数量还和天敌的数量等有关,D错误。故选D。答案:D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一定不同B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中优势种一定不同C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两种群间的关系一定不同D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一定不同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5、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A正确;群落演替就是原优势种被另外一种优势种取代的过程,B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未发生改变,C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随着物种组成的不断变化而变化,D正确。故选C。答案:C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乙、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在第3年时,甲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而增长速率为0C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体现了生物群落中的负反馈调节解析:甲与乙、乙与丙之间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

6、同步变化,都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甲曲线在第3年时的斜率为0,所以增长速率为0,“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所以在第3年时无法判断增长率,B错误;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数量将增加,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故选D。答案:D6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

7、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解析: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C。答案:C7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

8、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出现在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D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解析:T4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错误;T5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达到K/2值,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B正确;T5时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9、,D错误。故选B。答案:B8(2019年安徽合肥模拟)研究人员对某片草原甲、乙两种鼠类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4月乙种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6月甲种鼠数量增加离不开信息传递C曲线中相关数据应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D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指导牧业生产解析:4月乙种鼠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中,A错误;6月甲种鼠数量增加,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老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种群数量,C正确;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控制在以下,可指导牧业生产,D正确。故选A。答案:A9(2019年高三阶段性诊断)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 70

10、05 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B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D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藏羚羊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需要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估算,A正确;由题可知“、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所以甲为衰退型,丙为增长

11、型,B正确;由题可知“、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所以乙为稳定型,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变化不大,C正确;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D。答案:D10(2019年衡水押题预测卷)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砍伐强度/%生物量/thm2龄组/年24.025.938.61013.2414.7315.642072.5475.0981.0830161.8716

12、6.10171.12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解析: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据图所示,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正确;适当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C错误;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故选C。答案:C二、综合题11(2019年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有一种淡水植物A被引种到某一湿地生态系统后,在该生态系统中具

13、有超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已威胁到当地“土著”物种的生存,同时还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下表为该湿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的统计结果。回答下列问题。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区域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只m2)硅藻低潮区(2.0 m以下)海三棱藨草中潮区(1.82.8 m)4714植物A中高潮区(1.03.0 m)302.3芦苇高潮区(2.6 m以上)6514.7(1)直接决定植物A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_;分析题意可知,植物A在引种初期,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呈现类似于“_”型曲线。(2)对芦苇中趋光性昆虫种类数的调查可采用_法,随机取样的目的是_。(3)不同植物分布在滩涂的不同

14、区域,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引种植物A后,可能使当地昆虫多样性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解析:(1)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题意可知,植物A在引种初期所受的环境阻力几乎为0,因此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呈现类似于“J”型曲线。(2)可以利用趋光性昆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其种类数进行调查,随机取样的目的是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3)滩涂的不同区域生长着不同的植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引种植物A后,其快速增长、繁殖有可能会引起当地“土著”植物的绝灭,从而使以“土著”植物为食的昆虫绝灭,导致当地昆虫多样性降低。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J(2)黑光灯诱捕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3)水平降低引种植物A后,会威胁到当地的植被,可能使某些昆虫丧失食物从而灭绝12某山区在1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山区在近10年内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10年前该山区内某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和5%,现在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和15%,此种群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2)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