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64297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道20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至黄石公路红旗加油站至黄石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莆田市荔城区交通局评价单位: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年2月 / 1. 总 论1.1 项目由来省道202线北起寿宁与浙江交界,经政和、屏南、古田、闽清、永泰等山区县,终于莆田湄洲岛,为福建省东中部一重要的南北公路纵线,是福建山区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省道02线莆田境内路段为莆田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莆田市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沈海高速公路莆田出口、福厦铁路莆田站选址荔城区黄石镇以及湄洲湾秀屿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铁路客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将迅速增加,加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日益完善

2、,客流量逐年增加,而该路段路面窄、等级低,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本项目是省道02线莆田境内路段改造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将对莆田市及周边地区建立快速集散客货流服务,推动沿海港口开放和建设,振兴港口经济,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海岸线开发以及沿海与山区协作发展,进而推进莆田市的经济腾飞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承办单位莆田市荔城区交通局委托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2号】)的要求,在报告书报送相关主管部门评审之前,应编写公示简本,向公众公布,待广泛征集公众意见之后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3、1.2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确定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为拟建公路沿线0m以内的居民区、学校,沿线主要水体木兰溪感潮段及南、北洋河网。一般保护对象为沿线生态环境、农田等。1.3 执行标准依据闽政文20043号、莆政19综79号文、环发200394号文和标准确认文件等文件精神以及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本项目应执行的环境标准如下: 声环境依据闽政文204号、莆政1999综7号文和环发0094号文等文件精神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特征,区域现状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0962008)2类标准,运营期根据路段所属环境功能区分别执行相应类别标准。无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域,当临路建筑物以高于三

4、层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物为主时,临路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执行4a类标准,以外执行标准中2类标准;当临路建筑物以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的建筑物为主时,相邻区域为1类区时,距离公路红线外50m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以外执行1类标准;相邻区域为2类区时,距离公路红线外m以内区域执行4类标准,以外执行2类标准;相邻区域为3类区时,距离公路红线外25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以外执行3类标准;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敏感建筑均执行类标准。施工期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52390)。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中的二类标准。 水环境项

5、目经过区域有南洋河网及木兰溪感潮段等水体,其中木兰溪感潮段宁海桥上游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202)中的类标准,南洋河网执行类标准。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的主要纳污水体为南洋河网,排放执行GB8981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2.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省道22线莆田境内永泰界至黄石公路红旗加油站至黄石段工程建设地点:起点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境内省道202与国道交叉处(莆田红旗加油站),终点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境内省道202线(老路桩号K83+400)处,见图2-1承办单位:莆田市荔城区交通局建设规模:二级公路,全长13.86m,路幅 m (全路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投

6、资:1599万元2.1 线路方案与选线合理性分析2.1.1 线路方案本项目路线(推荐方案)起点位于省道20线莆田红旗加油站(起点桩号K3+000),接上规划中的荔园路,经衙里、郊西,在K46+5(荔园路与规划中的东园路交叉处)离开荔园路,绕荔浦村、陈庄、南萁,在K980建大桥跨越木兰溪感潮段,在黄石农场附近(K53+100)接上老路,至黄石青山结束,路线终点桩号K56+83(对应省道202老路桩号483400),路线全长13.863公里.由于工程前段直接利用的城区荔园路已基本建成,后段利用老路改造,因此本项目实际新建路段走向为:自城区荔园路与东园路交叉口起,按照道路建设规划,往东南方向从荔城区

7、拱辰街道荔浦村社前的水沟东侧到达陡门水利管理站和陡门小学东北侧,之后自陡门村东洲东侧曲线穿越莆田市副食品综合养殖基地、张镇村朱墩,在张镇村中墩经木兰溪大桥到达木兰溪南岸,从新度镇的港利村海尾自然村东西侧往南穿越黄石镇的清后村、清前村,在黄石镇沙坂境内的莆田新美蔬菜有限公司门口对侧接入莆笏公路(即省道202线老路,接入点点距沈海高速公路莆田出口处近500m),全长约6。9km.线路布局详见图22。2.1.2 路线走向比选及选线合理性分析根据工程可研性报告,工程推荐方案(方案)为:在K615离开荔园路往东南,绕荔浦村、陈庄、南萁,在K4+0建大桥跨越木兰溪感潮段往南,在53100接上老路;工程备选

8、方案(方案I)为:在K4+150继续沿荔园路往西南延伸至阔口(荔园路与省道202老路交叉处)接上省道2老路,折往东南跨越阔口桥,至K53+1。工程推荐方案(方案I)的优点为:路线走向与规划的城区东园路相吻合,有利于莆田市城市总体架构的构建;新建路段可成为规划建设的荔城区行政中心(黄石新区)与莆田市城市中心的直接通道;可显著减轻省道02老路(城关至黄石路段)的交通压力且可消除阔口桥的瓶颈现象,该路段目前是莆田城区通往沈海高速莆田出口的唯一通道,交通已趋饱和;有利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缺点是新建公路95m,增加投资19375万元。工程备选方案(方案II)的优点为:路线大部分利用老路,路线里

9、程短,节省工程投资。缺点是:老路部分路段交通已趋饱和,且沿线街道化十分严重,不利于省道过境车辆的畅通和安全;工程对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从环境保护角度初步分析认为线路走向方案I相对增加土地占有和居民拆迁,对生态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方面方案I比方案II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且方案I在线路走向选择尽量避开居民稠密区,沿线未涉及重要生态敏感目标,因此综合分析分为,工可提出的线路走向推荐方案(方案I)是合理的。2.1.3 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关系本项目属于省道老路改造工程,工程后段直接利用老路改造,总体上属于省道02的组成,项目建设符合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和莆田市

10、“十一五”交通规划;工程前段位于莆田市规划市区外边缘即城郊结合部,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荔园路;项目离开荔园路后的新建改道路段位于城郊,路线走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东园路衔接,是城区东园路在城郊的延伸;项目选址已通过莆田市规划局审批许可(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因此项目选址符合莆田市总体规划,也符合正在修编中的莆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稿)。2.1.4 产业政策分析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中,中等城市的城市道路大于55m时属于产业政策限制审批的项目.莆田市是福建省管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沿海,是新兴的中等城市,本项目设计路幅1m,所以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

11、05年本) 中限制审批的项目,也不是落后淘汰的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2.2 工程建设技术指标和工程数量2.2.1 技术指标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2-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 标 名 称单 位指标值1公路等级级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803路线总长公里13。8634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50/15最大纵坡%/米/处25/00/16路基宽度米17路面宽度米58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9桥隧设计荷载公路-级2.2.2 工程数量本项目主要建筑材料消耗数量见表-2。表2-2 主要建筑材料消耗数量表钢筋(t)钢材(t)原木(m3)锯材(3)水泥(t)石油沥青

12、(t)砂、砾石(m3)片石、碎石、块石(m3)1919517463366131539964870表2-3 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全线1土石方Km346314其中挖方m54.93填方Km340。849排水防护工程330。763路面工程m8052。64大桥m/座3015中小桥m/座90/16隧道m座7涵洞道18平面交叉处72.3 工程特性及施工工艺2.3.1 道路工程(1)路基路面本工程采用二级公路四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为5m,路面宽度15m。路面采用2cm水泥砼面层,路基采用1525cm填隙碎石调平层和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材料集中供应,水泥

13、砼、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集中搅拌。路基填方边坡按1152设计,采用7。5浆砌片石护坡。路基填料取自路堑挖方及取土场,机械开挖并由自卸汽车运输,取土场在取土后采取绿化措施。土方路基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路基填到设计标高后,人工刷坡,按设计坡度将边坡和平台刷整齐.填石路基的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用大型冲击夯进行复压。挖方边坡按11。设计,开挖前坡顶做好截水沟,将雨水及时引出路基之外。深挖路基雨季施工时,应对已开挖的边坡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防止边坡冲刷。路堑开挖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层纵向开挖,本着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原则进行施工.人工配合机械边开挖边刷坡,开挖出来的土石方

14、用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点。路堑分段成型后,整平坡面,及时施工坡面防护工程。本工程K4+00K5+000路段为软基路段,长7970m。本项目软基处理采用粉喷桩工艺和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工艺就是采用水泥、石灰等粉体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将粉体固化剂与软土进行强制式搅拌,在土中水的作用下,利用固化剂使软土硬结成桩体,俗称加固土桩.道路经过耕地段,路基填方与耕地交接处设置浆砌片石边坡护脚,形成路田分家。由于两侧预留土地的建设使用将随后而至,路基坡面作临时防护,采用满铺草皮防护.本项目路基所在范围内,存在不良地质主要有水沟和池溏.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换填砂处治。道路竖向以荔园路和莆笏路中心线标高、木兰溪大桥的标高为控制点,沿线结合用地控规、道路桥梁标高,同时满足城市防洪标准要求.尽量减少高填挖,利于通畅排水,避免低洼地出现积涝成灾。排水系统排水设施主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盲沟、急流槽及路面边缘排水设施等.其断面形式多,分布范围广,与路基路面工程紧密联系,在施工中既受路基工程的影响,又被本身工序所制约.施工方法为砂浆砌砼预制块、砌片石及现浇砼.砂浆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和,砼采用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预制块采用集中预制,用汽车运至各施工点.本工程在路基底部设置4040浆砌片石排水沟,挖方边坡在坡底设置M7。5浆砌片石边沟,边沟上方5.5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