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642766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文化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企文化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企文化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企文化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文化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文化融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 潇湘职业学院 肖志亮摘 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

2、意义。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对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普遍不太高,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有厌学现象。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人才与人才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淸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

3、待的紧迫感,激发起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2.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髙职学生就业。 不少高职毕业生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遇事易冲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加上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融入了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了企业员工坚韧

4、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有效地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了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3.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通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市场就业压力,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压力,并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注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使其真正

5、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地学会用自身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创新成为日常的习惯。 二、高职院校要拓展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1.引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和个人进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高职院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投入

6、资金鼓励教师钻研科研新课题。2.深入研究和学习企业文化 走出去。一是把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已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文化调研,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群的文化适应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期间,全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校正自身不当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工作自觉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请进来。成立有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各部门的专家管理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

7、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査, 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邀请一线能工巧匠工人访谈,进行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每年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会或毕业典礼等的大型场合,组织毕业生回校献身说法,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磨练意志。3.大力开展以专业技能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如组建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设专业工作室,组建各种社团,开设科技创新活动室,在周末组织学生到街头、社区进行义务技术服护、传授技术和现场咨询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严谨

8、、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4.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校企结合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引进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融合,各高职院校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办出特色,培养出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 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武汉理工大学,2012【2】张小村,校企合作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李宁,高职校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高等函授学报, 2006, 1: 56-58作者简介:肖志亮(1977 ),湖南省涟源市人,高级经济师,潇湘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