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3953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复习策略 吉林一中 李花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把握好语言表达运用题,对于高考整体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几年高考语言文字试题来看,试题内容稳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应对这类综合性极强的试题,现就2010年备考的一点体会谈谈关于复习备考复习的粗浅认识。一、 高考试题回顾1、明确考纲:纵观08-10年考纲,对语言表达题的要求并无太大变化。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考纲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1)正

2、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词)(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说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出现的题型为成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修辞。 / 2“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命题考点分布情况 :说明:近四年语言表达题的分值由以前的27分缩减到20分。年份07年08年09年10年宁夏海南卷成语(

3、选择)语病(选择)连贯(主观)仿写、修辞(主观)压缩、准确(主观)成语(选择)语病(选择)连贯(主观)虚词(主观)仿写、修辞(主观)成语(选择)语病(选择)连贯(选择)得体、改错(主观)仿写、修辞(主观)成语(选择)语病(选择)连贯(选择)续写(主观)仿写、修辞(主观)二、 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特点分析:近四年的命题呈现出四个特点:1 注重实用性,选材多来自现实。 试题表达的话题和运用的材料多来自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为人处世密切相关的领域,新鲜活泼,丰富多彩,较少书卷气。很难通过事先背诵或猜题押题去应付。 从今年的高考试题看,扣准时代脉搏,透视社会热点成为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重要特色。201

4、0年宁夏卷中14题涉及“国家质检局提出十一五期间,对拥有世界级品牌的具体要求”“城镇建设”,15题以“玉树藏族自治州”为陈述对象的排序,16题涉及感恩教育等直接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共鸣。实用性还表现在它的操作性强。它不是识记、理解那种接受性的,而是表现性的,并且技能性强,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光是理解题意还不够,需要考生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它和作文的表达也很不相同,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而是专题性的,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和考点,在语言表达上既能展示考生的个性,在基本考核目标上又必须整齐划一。教师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逐题点评,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2 呈现综合化,关注思维能力。一方面,一

5、道试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又往往是多种兼用,一道题只考一种表达形式的试题相当少见。它往往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字表述)等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和想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3试题呈开放性,语用特点鲜明。所谓开放性,简单地说就是相当一部分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考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思维能力,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来,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都是正确答案。一般说来,较多的语言表达题所给的材料,或者提供一种情境,或者提

6、供一种仿拟的样式,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并按照要求作表达。因而答案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换言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写出各式各样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来。4加大考查力度,题型花样翻新。 在2010年的高考试题中,新题型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着重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命题的着眼点落在综合实践活动上,能够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实际。今年出现的新题型有撰写海报(浙江卷)、拆拼汉字(浙江卷)、现象评述(福建卷)、新闻短评(湖南卷)、写开场白(湖北卷)、模拟角色(江苏卷)、描摹诗句(四川卷)。因而,备考时

7、一定要关注新题型的训练,让学生见多识广,进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语用题的训练。三、 高考备考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时间:12月上旬一模考试前根据2009年高考考点要求,我们按照如下顺序复习1、 语言表述题的八项原则2、 复习语句扩展3、 复习压缩语段4、 复习变换句式,重点在长短句的变换5、 复习简明、连贯、得体,重点练的是排序、语句衔接、图文转换。此外, 对于谦敬词的使用,给学生总结了一些谦辞敬辞,并总结了它们的使用方法。6、 复习仿句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到高考根据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又综合了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言运用题,我们做了如下的复习:1、晨读时,对两本练习册的各种新型题进行

8、讲解2、对2009年的语言运用题进行汇总3、针对近几年高考阐释图标寓意的题型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我们找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第十六届亚运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图标,逐一进行阐释,并印成题片发给学生。4、编了十五道比较有代表性的语用题,分布在五套综合卷中5、高考前把重点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律技巧再次总结,下发给学生四、重点题型复习要点:(一)成语解题方法:备考策略:1、重视学习积累,整体把握意义。2、读懂语境内容,关注语法关系。3、熟悉误用类型,提高辨析能力2010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成语误用类型:一、望文生义 二、褒贬误用 三、对象误用 四、不合语境 五、语义重复 六、谦敬错位 七、不合

9、语法(二)病句解题方法:1、抽取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2、分析句子成分关系,看是否搭配。3、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4、综合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说明:备考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病句类型。(三)语言衔接题解题要领l、避免两个误区A、凭语感,读得顺语言衔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有些同学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语言本来就不规范,逻辑不严谨,因此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光凭语感。B、这么连接也没错有些同学初做这种题,总觉得四个选项都挺对的,没有一项不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题考查的是“最恰当的一项”,而不是“错误”的一项。2、要领:寻找

10、依据点。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凭语感,要善于寻找依据。A、关注主语一致B、关注结构对应C、关注内在逻辑D、关注暗示语序的关键词语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八大原则:1、事理的逻辑性原则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2、说明的有序性原则任何一段说明性文字,都应该是有序的。要把意思说清楚,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说明,这样才能让人看懂,看明白。3、话题的统一性原则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相互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人、一个事实、一

11、个场景或某一思想观点,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连贯统一,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话题转换出了故障,语言就会出现紊乱。4、结构的对应性原则语言不仅要讲究内容的美感,而且也要注重结构的和谐一致。在前一句话中,前面提出某个内容,后面往往也按照前面所提起的,分别加以说明、描写、阐释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我们倘能发现它们结构上的对应关系,便可很容易判断其先后次序。5、性质的一致性原则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阐述对象的性质特点,或是情感色彩,或是语体色彩等,在前后语言环境中都应当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脉的贯通。6、情境的整体性原则就像同学们在进行英语泛读时要注意整体的

12、感知一样,在解答语言连贯题时,也要注意到情境的整体性。注意到了整个情境的整体美感,读起来就很顺畅协调,反之,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7、组合的俗成性原则有些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联系和规律,但很难用一种严格而科学的手段加以界定,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8、行文的照应性原则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相承,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照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四)压缩语段题解题方法:压缩语段主要的考查形式(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2)给概念下定义;(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4

13、)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压缩语段总体答题原则:1.审读并分析题干要求,特别要注意限制性要求,据此确定试题类型和答题重点。2.针对题干要求,在各层次内删除重复、冗余和次要的信息,寻找并确立重要信息。应该删除的信息有:定、状、补等修饰、限制性或补充解释性的词句。应该确定保留的重要信息有:a.施动者,是语句(段)陈述的对象或概念,即大主语。b.中心动词:每个层次或语段的动词会有不少,但中心动词应该只有一个。抓住了中心动词,也就抓住了层次、语段或事件的核心内容。3.将删除冗余信息后而确定的重要信息合理连缀,构成精确的层次要点。4.针对题干要求,若为压缩“语段的主要内容”,则只要将各层次的要点合

14、理地组合在一起即可。若为概括“语段主旨或关键信息”,则需将各层次的要点合并同类,仿用句式题进一步删减压缩成一句最概括的话。(五)仿用句式题解题方法: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2)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3)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4)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5)自由式。给定例句,

15、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6)对联式。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六)扩展语句题解题方法:扩展类型:1.将关键词或话题扩展为语段2.根据规定的情境、提示或中心句展开描写3.根据简单的资料进行介绍4.对图表加以评述5.将未完成的段落补写完整注意事项:审清题目要求合理联想想象讲究修辞文采保留关键词句语句通顺、合乎事理 (七)修辞题解题方法:考纲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方法共有8种(新课标地区9种,江苏省7种),其命题主要有3个特点:(1)考查运用能力。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2)选材具有时代气息。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往往涉及社会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