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63864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组织教学的三大法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织课堂教学的三大法宝 组织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持续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维持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机地将学习目的和任务融合在教学行为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说,组织教学是通过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和诱导性组织这三大法宝来统领教学全过程,它是主宰教学环节的灵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行的保证。长期以来,数学课无论是内容和形式、编排和设计等领域一直是没有多大变革的模式,在小学生看来,觉得是枯燥无味的讲堂。进入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科学更发达,竞争更激烈,人的甄别水平更强,兴趣更广泛的世纪,它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去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去应对课

2、堂教学启而不发,学无兴趣的“危机”?我认为,必须遵循管理性、指导性和诱导性这三个原则去组织教学。第一法宝是管理性组织。管理性组织是指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就是使课堂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实行。但课堂纪律也应有相对应的尺度,过松、过严都不利于有效教学,所以,教师在实行组织教学时,要学会使用两个管理。一是课堂秩序的管理,上课时,有时会有学生迟到,交头接耳,看小人书吃零食,张望室外,不注重老师的话题等行为。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教师要学会冷静面对,不急于禁令,而是要从眼神、手势、话音、近建立距离入手等多角度去观察、分析,切莫开门见山点名批评,更不能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教师只要认真分析,査找原因,

3、准确对待,尽量化解矛盾和冲突,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局面冷“着陆”,使学生自感到心悦诚服。二是对个别学生的管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总会出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管不住自己,但只要不影响大局,不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能够暂时作为“视而不见”,我们能够通过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营造自然、亲切的氛围,或者设法用幽默的语言或搞笑的举动引起这些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也开始注意时,通过提问的方式给他们机会,然后指出他刚开始时不认真听课,并尽可能地采取表扬加批评的办法,这样既能使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从中理解到自己的错误,也能警示他人,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第二法宝是指导性组

4、织。指导包括的方面很多,即指导观察、指导阅读、指导理解、指导练习等,如何使学生迅速地、准确地投入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持续地实行指导。我们知道,观察是对事物的表象认知,也是持久的感觉,要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有目的,有方法去观察。五年级上册就安排有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先是实例引导学生从校园的各个建筑物包括校园整体,整体中的大门、文化廊、教学楼,小广场、浮雕等,学会从正面、上面、侧面等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观察、体会,得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这个结论。接着引领学生向深层次的领域去观察,提升学生的空间想想水平。如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球体、圆柱体或不规则图形,指导他

5、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左右侧去观察,并给他们提出问题: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结果一样吗?通过这些直观、形象、实地的演示,让学生对观察物体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面。课堂讨论也是指导性教学的一种方式,而讨论更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讨论必须有主题,有见解,在当今主张互动的数学教学中,讨论这个环节已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当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具有方式方法时,使用讨论的方法去组织教学更为适宜,讨论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凝聚力。教学中,针对问题的需要,我常采用两种形式让学生讨论,一是全班性的讨论;二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讨论。讨论也需要灵活,有思维、有目标去讨论,使讨论有所收获,有所结果

6、。特别是对某些问题需要全体学生都明确时,这时最好采用大规模全班式讨论,在这种形式下的讨论,教师理应既是组织者,又是领导者和引导者,应提醒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来谈,让问题不跑偏,如果讨论问题受阻时,教师要给以必要的启发好提示,使学生了解对问题的看法,让争论的议题向预期的目标实行。如在教学用方程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时,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对“多”和“少”理解不清,理解不透,于是,我分别画了两组图,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再讨论。我先是放开全班同学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允许他们有错误的看法。接着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讨论,各组收集讨论的结果。最后由老师收集各组反馈的结果。从反馈

7、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是根据线段的长段来确定算式的,因为每组图中都有两根线段,其中一根作为标准量,另一根是比较量。当标准量是比较量的几倍还少时,说明标准量比比较量的线段短,这时需把比较量的线段长的部分减掉。反之,当标准量是比较量的几倍还多时,说明标准量比比较量的线段长,这时需把比较量的线段少的部分加上,这样标准量和比较量的线段一样长,便可列方程。通过综合各组反馈,便得出“多加少减”的结论。第三法宝是诱导性组织。让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信心,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共同完成教和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诱导性组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充分肯定,充满信任、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过程,

8、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然而,采用诱导性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热情信任。这种信任就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拓展自己的空间去尝试、去体验、去积累知识。如在教学有关倍数关系的的应用题时,根据已知条件补充问题:“五年级学生是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200人。?”学生一般都填“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有学生提出另一种填法,如四年级有多少人?或五年级有多少人?这种提法也是正确的,老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给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这种组织方式,不仅适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适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让课堂教学任务顺理成章地完成。二是设疑激发。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思考问题的一种最佳方式。当然作为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而学生理解又比较肤浅时,就更应该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待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接着是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求知的过程,而且懂得知识的来源和结果。总之,知识来源于生活,它需要挖掘和积累,需要拓展和应用,需要更新和迁移。我们只要掌握能够运作的本领,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引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我们才无愧于教育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