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63606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的设施与环境条件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必要时,应配置环境监控、记录设施,对可能影响检测、检验工作的环境因素和设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维护,保证检测、检验工作正常和安全开展,从而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为满足检测、检验工作正常和安全开展的需要,而配置的环境设施、安全应急设施、办公通讯设施等各种设施和各试验检测场所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维护。3 术语和定义3.1 标准条件:为性能测试或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的相互比对而规定的测量器具的使用条件。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公司检测/检验工作所需设施、办公和检测/检验场所的

2、提供。4.2 技术负责人负责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满足检测/检验技术标准的要求。4.3 行政管理部负责本公司办公场所和检测/检验操作室的给排水、供电及照明、空调机组、消防监控、电梯、防火防盗和房屋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公司内务管理。4.4 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对检测/检验环境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对所辖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所开展的检测/检验活动都在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5 工作程序5.1 设施和环境控制流程图(见图2-18)提出设施和环境配置要求设施与环境监控设备的配置和采购验收达到要求否进行检测/检验对监控设施检查、维修、评价停止检测/检验NoYes日常监控正常否YesNo图2

3、-18 设施和环境控制流程图5.2 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的制定5.2.1 各业务部门根据所承担的检测、检验工作的需要,依据所开展检测、检验项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与要求,制定所开展检测/检验项目进行有效工作时所需的设施及环境条件标准,提出试验检测/检验场所的设计或改造方案,以及所需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控的配置要求,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和环境保障设备的采购及安装。5.2.2 各业务部门制定的检测/检验作业指导文件时,应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予以规定。所制定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要求应能适应五方面的要求:a 标准规范的要求;b 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c 人员的生理舒

4、适性需要;d 环境保护的需要;e 安全生产的需要。5.2.3 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条件为受控环境条件。确定受控环境条件的依据是:a 检测/检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检验过程对环境条件有明确要求;b 检测/检验方法标准中规定样品保管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明确要求;c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使用时对环境条件有明确要求。5.2.4 用于本公司检测/检验工作场所(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a 动力和照明用电按380V和220V供给,工作场所内供电系统应与所使用设备额定用电量相匹配并留有富余,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线和配备防触电装置,以保证用电安全;b 对检测/

5、检验过程中有油烟及有害气体产生的试验室和测试装置,应安装配备通风排气净化系统,产生有害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柜内操作,以保证操作人员健康不受影响或损害,减少对大气环境污染;c 对检测/检验过程中有废水、化学废液产生的试验室,应安装配备废水处理系统,试验产生废水应经过静置、沉淀、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到下水道,对于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含油污废水和底片洗印废液应收集在废液桶中,按照环境保护程序规定送交专门废液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污染;d 对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实验室(包括保证仪器仪表测量准确度对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应有温度、湿度调节控制措施,并配备冷暖空调、加热器、加湿抽湿器等;e 对电磁干扰

6、、粉尘、电源电压等应有严格控制措施,对产生较大噪声的项目或设备应采取隔离降噪措施,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应采取相应隔离减震措施,对相互干扰的设备应采取有效隔离屏蔽措施; f 天平室要求干燥、明亮,工作台平稳,附近不能有震动源和热源,避免气流、灰尘进入,温度、湿度应保持相对稳定。g 相邻区域的工作不相容或存在相互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屏蔽或分置措施。5.2.5 应实行检测/检验工作区域(包含样品制备和存放)与办公场所分离,以防止对检测/检验工作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相互影响的检测/检验区域应加以隔离,并采取措施以防止检测/检验活动的相互干扰或交叉污染。5.2.6 检测/检验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性材料

7、和物质的贮存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有措施保证予以满足,避免材料和物质在贮存期间发生损坏丢失或产生污染变质。5.2.7 样品的收发、制备、检测/检验和贮存环境应符合标准规定或样品特定的要求,特殊样品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防止样品污染变质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详见样品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5.2.8 为保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公司应配备足够和适用的办公、通讯及其他服务性设施,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5.2.9 在公司以外的现场或临时场所进行检测/检验工作,其设施和环境条件也应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控制。在工程现场进行检测/检验时,要特别关注环境条件的影响,并按照现场检测、检验质量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8、5.3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控与测量5.3.1 若环境条件对检测/检验结果和设备精度有影响,应按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必要时配备相应的监控与记录设备(如干湿温度计或自动温湿度调控仪等)。具体监控措施和配备要求由各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提出,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经总经理批准,交由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监控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5.3.2 对于环境条件有要求的检测/检验操作室,应在检测/检验过程中做好环境监控记录,并在检测/检验原始记录上反映出来。当环境条件达不到标准要求时,检测/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使其满足标准要求,只有在环境条件满足标准要求时方可进行检测/检验;当环境条件危及检测/检验结

9、果时,检测/检验员应停止检测/检验,并向部门技术负责人报告,以采取措施保证检测/检验的有效进行。5.3.3 标准养护室、水泥试件养护池、水泥标准养护箱等有恒温恒湿要求的区域,应早晚各进行一次记录;对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检测/检验项目,应在每次试验前、试验后予以记录温湿度监控值,将环境监控结果记录到环境监控记录表或检测/检验原始记录中。每年应对标准养护室和标养箱进行一次校准,以保证在标准养护室和标养箱中有效空间内的环境条件满足标准规定要求。5.3.4 业务部门应按设备管理及维护程序相关要求做好各种设施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设施的完好性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如有损坏或不能满足标准规定时应及时报行政管理部

10、并做好记录,行政管理部应立即派人或联系厂家及时进行确认并修复。5.3.5 技术监督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若发现检测/检验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辅助设施不符合标准要求,应立即提出纠正并下发整改通知;当判断设施及环境条件可能危及检测/检验结果时,应责成检测/检验人员终止检测试验或检验活动,并对所采集的检测/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作出分析和判断处理。5.3.6 对于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检测/检验活动,环境监控记录应与试验原始记录一并保存归档。5.3.7 若受控环境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检测/检验工作的要求,应按允许偏离的控制程序的规定提出偏离申请,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检测/检验,并注明所采取的措施,分

11、析其对检测/检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5.4 检测、检验工作安全5.4.1 为保障检测、检验工作过程中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各业务部门应严格遵守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5.4.2 对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危险品的使用保管应严格按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5.4.3 对于产生有辐射、易燃物品的检测,应限定场所进行或在作业场所采取有效隔离和明显警示措施。5.4.4 公司各类工作场所均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应放置在醒目易取的位置。在公司重点防护区域应配备必要的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5.5 公司内务管理5.5.1 各部门应按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的要求做好内务管理,使检测、检验工作区

12、域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良好受控状态。不得在检测、检验工作区域内进行与检测/检验无关的活动,存放与检测/检验工作无关的物品。5.5.2 客户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检测、检验工作区域,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如标准养护室、化学分析室、射线操作室以及检测/检验现场),应有警示标识并严格限制人员的进出,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检验工作的安全。5.5.3 当客户要求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检验时,由相关业务部门经理或派人陪同合理进入为其进行的检测/检验工作区域;对于外单位人员进入公司参观、考察时,应经公司领导许可,在本公司人员陪同下合理进入检测、检验工作区域,但须遵守公司有关安全、保密规定及其他相关管理制度要求。6 相关文件 ( 年)环 境 监 控 记 录 表编 号: 监控地点: 管理编号: 日 期时 间温度湿度(%)时 间温度湿度(%)记录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