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63375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机空调安装技术交底范本(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名称中建八局技术交底记录编号 交底日期: 2018年 1月 1 日工程名称总包单位中建八局分包单位交底部位工序名称空调设备(多联机)安装交底提要: 施工机具、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安全事项、成品保护等。交底内容:设计图纸特殊要求 施工规范要求 质量验评要求一、编制依据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1-2003),施工图纸、施工设计总说明、图纸会审记录.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工程空调面积约1590,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需要进行首层及二层食堂部位进行多联机空调安装等.三、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安装所需支

2、架、横担、丝杆的集中加工点应设置在具有开敞,明亮、洁净、地面平整、不潮湿的地方. 2、作业地点要有相应的加工工艺的必备工具、设施及电源和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并有消防器材. 3、管道、设备安装应有批准的图纸,经审查的大样图,系统图,并有施工员书面的技术质量及安全交底.熟悉图纸,明确管道、设备安装的标高、走向.(二)材质要求1、所使的主要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量鉴定文件,并报甲方和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2、螺栓、螺母、垫圈、膨胀螺栓、密封胶条等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不得存在影响安装质量的缺陷.(三)工器具:常用工具:倒链、滑轮、扳手,手电钻,冲击电钻,台钻,磨光机,木锤,拍板,麻绳、弯管

3、机、试压泵等.测量工具:水平尺、钢直尺、钢卷尺、水准仪、线坠、角尺.四、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A、冷媒管 1、管子、管件、支架与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及工作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GB50243-2002).2、管子、管件及阀门内壁必须清洁及干燥必须按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清洗(GB50243-2002).3、管道系统的工艺流向、管道坡度、标高、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GB50243-2002).4、焊缝与热影响区严禁有裂纹,焊缝表面无夹渣、气孔等缺陷,氮系统管道焊口符合验收规范(GB50243-2002).5、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真空度试验必须按施工规范规定进行(GB50243-2002)

4、. 6、管道的保温,采用专用配套难燃(B1级)橡塑管套,其中冷媒管管径小于15.9的保温橡塑管套为20米米,冷媒管大于及等于15.9保温橡塑管套为25米米.7、系统管路的附设应在保证系统阻力要求之下做到整齐美观,支架制作参考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502432002),每隔3米需增设双吊杆支架,支架间距如下:公称直径(米米)1520253240506582支架的最大间距(米)垂直管1.82.42.43.03.03.03.53.5水平管1.01.01.02.02.02.03.0 3.08、在收到冷媒配管及其他部件时,确认无变形、弯曲、无压破、无损伤,再搬入库房保管. 使用盘管时,在展

5、开盘管时注意不要在地面上拖拉,以免铜管造成损伤,影响使用.铜管在工地库房中须上木架保存,以避免踩踏,水分和杂质进入.铜管的端口一定要进行封口,以防止水分和杂质进入.施工中管端部的保养可以使用封头或者缠胶带的办法.铜管需用专业切管器切割,切口断面要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 9、钎焊操作的注意事项:施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操作时的安全保护,注意操作安全;小心操作储气瓶,当心气体泄露;10、钎焊作业顺序:10.1钎焊部的清洁(包括磨光、脱脂);10.2确认铜管与接头的间隙是否合适;10.3将接头插入管子,然后朝下放,如果靠摩擦力而不掉下则认为是合适的;10.4氮气置换(避免铜管内部的氧化);

6、10.5在操作时保证氮气以0.2千克/厘米2的压力吹,钎焊后铜管尚未冷却,应继续吹氮至铜管冷却;10.6焊接部位的预热均匀的对焊接头进行预热;10.7预热 均匀的对铜管及接头处进行预热,火焰与铜管表面应该尽量成直角,对管与接头沿圆周方向Z形预热;10.8焊接 注意焊接的温度的控制;10.9加热,当表面呈红褐色时最佳;10.10必须由母材(铜管)的温度来熔化焊材,而不是由火焰直接熔化;10.11焊缝越大钎焊接头强度越大;10.12在焊接完成后进行退火操作;11、管路焊接按制冷行业焊接工艺标准,先去除接口的油污、灰尘、锈迹,再行施焊.焊接时把微压(0.02米Pa)氮气充入正在焊接的管内,这样会有效

7、防止管内氧化皮的产生. 施焊时其接头插接深度应保证国标(GB50243-2002)的插接深度(见附表),加热要均匀,焊缝应均匀饱满,不得有砂眼、裂纹. 承插式焊接的铜管承口的扩口深度表(米米):铜管规格DN15DN20DN25DN32DN40DN50DN65承插口的扩口深度912121515181720212424262630扩口连接:冷媒铜管与室内机联接采用喇叭口连接,因此要注意喇叭口的扩充质量,其中承口的扩口深度不应小于管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切管采用切割刀,扩口和锁紧螺母时在扩口的内外表面上涂些冷冻机油.12、所有冷媒管保温管外按照要求一定要用包扎带包扎,过墙处、过楼板时要用钢套管.

8、13、管路在与室外机、室内机连接前要用0.50.6 米pa的氮气进行系统吹扫,以出气口用浅色布检查5米in,无污染为准,然后才能对接室内机、室外机.系统对接完善后应对其试压检漏,用氮气打压至42米pa,并用压力表观察,在6h以后开始记录压力表读数,经24h后再检查压力表读数,其压力降不得大于试验压力的0.1.当压力超过以上规定时,应查明原因消除泄漏,并应重新试验,直至合格.检漏时,要认真仔细.试压确定无漏点后,再进行抽真空23次,以使系统内压力平衡.当剩余压力为13.3pa,保持24h,压力升高不超过0.067 Kpa为合格.B、设备14、室内机安装:14.1安装前认真核对设备型号.14.2留

9、下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供检修,检修口应不小于450*450米米.14.3相对于天花板表面保持水平,水平度在1米米之内.14.4机身必须与天花板可见接处呈平行线.14.5将吊挂框固定在悬吊螺栓上,牢固拧紧上下两个螺帽,在螺帽下要使用垫圏.在室内机的四个角使用水平尺或充满水的透明聚乙烯软管,检查室内机是否水平.15、空调室外机安装15.1设备开箱检查:根据设备装箱清单说明书,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主体,零部件无缺损和锈蚀15.2设备的搬运、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5.2.1安装前放置设备,应用垫将设备垫妥15.2.2吊装前应核对设备重量,吊运捆扎应牢固,主要承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15.2.3

10、吊装具有公共底座的机组,其受力点不得使机组底座产生变形.15.2.4空调机属于精密设备,搬运时注意不要横倒、翻倒,否则会引起设备内的润滑油偏移而损伤机器.15.3室外机基础制作:采用混凝土基础,室外机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时,可上人面层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室外机与基础之间加10米米厚的减震胶皮.16、冷凝水管安装冷凝水管采用PVC管,冷凝水管安装斜度至少为3/1000-5/1000,冷凝水管应尽可能缩短管长并除去气穴;冷凝水管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灌水试验,在室内机的四个角使用水平尺或充满水的透明聚乙烯软管,保证室内机水平,以防冷凝水溢流.17、管道保温17.1应确保冷媒管的气密性完好后方能进行保温1

11、7.2保温材料下料要准确,切割面要平齐17.3冷媒管道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材料,厚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17.4空调冷凝水管采用橡塑保温材料以防结露18、空调系统冷媒管的气密性试验18.1气密性试验 从液侧管道、气侧管道加压到4.0米Pa(不要超过4.0米Pa),24小时内压力不下降时为合格.18.2要观察压力是否下降18.2.1若无压力下降现象,即属合格18.2.2如有压力下降,则应找到漏气处18.3检查漏气18.3.1听感检查18.3.2手触检查18.3.3肥皂水检查18.3.4在气密性试验合格之后,应用氮气对整个系统进行吹洗18.4空调系统真空干燥18.4.1气试压合格后要对系统进行真空干燥18

12、.4.2真空干燥要选用旋转式真空泵,使用前先检查真空泵的抽真空能力达到-100.7kPa,方可进行.18.4.3顺序:18.4.3.1接上真空表将真空运转2小时以上(真空度应在-100.7kPa 以上),如达不到应继续抽1小时如仍达不到应检查有无渗漏处18.4.3.2达到-100.7kPa后,即可放置1小时,以真空表不上升为合格,如上升表明系统内有水分或有漏气口,应继续处理.18.4.3.3真空试验合格后,按计算的冷媒量加注,并打开阀门(注意抽真空时应从气管和液管两侧进行).C、风管安装镀锌铁皮风管的连接应平直、不扭曲.安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米米.风

13、管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强度和刚度相适应的形式和规格.矩形风管的长边或圆形风管直径(米米)横担角钢(米米)通丝螺杆(米米)D(b)400L303038400 D(b)1000L4040481000 D(b)2000L5050510五、成品保护1、设备在安装前由甲、乙双方有关人员检查,进入现场的重要设备一定要存入库内,进行拆箱点件并作好记录,不得随意拆箱.2、对于管道成品要加强保护,不得随意拆、碰、压,防止损坏.3、对各种设备,防止损坏和污染.4、保温材料应在干燥处保管,露天堆放应有防潮、防雨措施,施工时遵循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原则,确保保温层不被损坏,移动脚手架时不碰坏保温层.5、搬运

14、过程中,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保护.设备吊装时,吊装的绳索必须挂在设备的专用吊环上,不得将绳索捆绑在设备机壳、轴承及接管上.与设备机壳接触的绳索,在棱角处垫上柔软材料,防止磨损机壳及绳索被切断.6、施工中注意防电,电线应远离索具.不能远离的,要对索具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7、进入施工现场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8、每件设备必须试吊,试吊离开地面100米米,经确认吊装无异常后放可进行正式起吊.六、安全保护措施1、设备使用的电源要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器具应实现单机单闸.2、施工人员不得在工作期间饮酒.酒后不准进行施工.3、机械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并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实行人员不得单独进行机械操作.4、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噪声伤害.5、高空作业不得随意往下抛物及防止工具、物品下坠;6、脚手架搭设必须连接牢固;7、施工时需要照明亮度大和产生噪声大的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8、施工时产生的边角余料和垃圾应集中到指定地点堆放,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理.9、氧气瓶、乙炔气瓶的存放要距明火10米 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氧气瓶不得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会签栏: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