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32954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阅读经典(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路难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3.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诗中名句“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2、。答案: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1分,每对一空0.5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1分,每对一空0.5分)4.诗人用来比喻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诗句是 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5.诗中名句 表达出诗人的乐观的性格。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对同学的临别赠言,结合本诗,谈谈你想表达的情感。答案:原句表达诗人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作为赠言,是希望好友坚信自己的能力,对人生充满希望。备注: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乘

3、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春望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作手法:借景抒情,真切动人。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答案:抵万金 妻子儿女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答案: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

4、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答案: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续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讯,此时的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抵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感。“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7、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

5、容是: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8、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

6、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12.结合全诗,体会“望”的两层含义。答案:一方面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渴望和期盼,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7、万金”。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写作手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的表达出来,苍凉而悲壮。2.思想情感:描绘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条萧杀、荒漠寂寥,从而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烘托。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词人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3.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分)千幛里,长烟落日孤

8、城闭。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5.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将军白发征夫泪6.(1)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崇山峻岭 .。 译文: (2)燕然未勒归无计。指刻石记功,办法 。译文: 7.本词中与“大漠孤烟

9、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8.本词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解释了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作者和征夫的矛盾心理。9.解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并说说你的理解。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士们花白的头发和泪水。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10.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士们花白的头发和泪水。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10、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

11、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B 2、A3.解释并译文: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此事古难全。端起 做出 完美4.划分句子节奏:不知天上宫阙何事长向别时圆,千里共婵娟。5.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由上阕的写景转到下阕的议论抒情。 6. 起舞弄清影中的

12、弄字能否换成出字,为什么?不能。“弄”字用的非常好,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7.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这两句,演绎自然物理,阐释悲欢离合,意境豁达,令人玩味不尽。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联。(1分) 第二联(或颔联)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

13、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分)3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 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答案:颈联 对仗 。(2分)4.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意思对即可)5.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6

14、.划分句子节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7.概括描写诗人被捕前的经历的句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8.概括民族崇高气节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9.颔联上下句有何联系?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上合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按时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比喻。10简要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民族气节。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