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63192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一、利用巧妙:说教材学情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每篇_的始终。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后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这篇_有几个巧妙之处。巧妙之一:_所写时间是秋天,学生学习的时间也恰好是秋天,便于学生理解两个关键词“秋天”“怀念”。巧妙之二: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正好让学生接受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

2、间真情,及时地来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巧妙三:进入初中,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篇_真实地再现了作者从脆弱走向坚强的过程,能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热爱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二、自主学习:说教法学法在这篇_的学习中,我安排的教程由易到难,以学生找画面为突破口,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旨,内心受到震撼,从而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教学设计按照“说画面,理情节感变化,明情感探主题,明责任”的思路,步步深入,然后把揣摩语气、品味词语、标题分析、主题归纳等环节让学生

3、自我揣摩与思考,教师相应点拨与评价。我认为像_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我设计的教法是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和感动,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篇_的学习以读为主,既有学生的泛读,也有老师的指导阅读,还有分角色朗读和对比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情感,在读中领悟主旨,内心能有些许收获。三、紧扣线索:话板块教学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一)充分阅读,做好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情感。课前预习不是泛泛地读,除了扫除字词障碍外,更多的是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不管上课时间有多紧

4、,必须拿出一节课来给学生自习,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然后介绍作者,了解有关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虽残疾但成就很高,更突出文中的事情对作者的影响之大;再介绍文中关键人物“母亲”,从作者人生经历中感受母亲伟大。预习中还布置了思考题,既是对预习的检测,也为后面的老师新授做好准备。(二)指导朗读,进入师生互动,探讨情感变化。这是课堂的新授部分,这一板块分为四部分。1.说画面,理情节。初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文中共有哪几个画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是一个学生能自主解决的一个问题,用它作为突破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概括时可能不

5、会很全面,老师要及时点拨补全。2.感变化,明情感。这一部分老师指导朗读,让学生自己感受作者情感变化,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概括。这是这篇_的关键之处:作者由开始的暴怒无常到最后自己坚强起来。3.探主题,明责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抓住两个关键点。第一是讨论“母亲遇到了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母亲遇到困难,自己做坚强的母亲,也想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母亲认为自己有责任教儿子坚强。第二是抓住文中的一处语言“好好儿活”进行理解,从易到难,先让学生把第六自然段的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然后分析开头段和结尾段中“好好儿活”的含义:前面是母亲鼓励儿子坚

6、强,最后是儿子明白母亲的含义,准备坚强生活下去。这部分除了分析外,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让学生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4.赏菊花,探写法。这是本篇_的一个难点,只需点到为止,不用深讲。这一部分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两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当时母亲已病入膏肓,为什么要那么迫切的带作者去看菊花?秋天的菊花与其它花儿有什么不同?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安排由浅入深,由画面到情感再到主题,最后探写法,重点在第三环节,难点在第四环节,每一部分是单独的,但又环环相扣。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在关键时刻弄清重点。(三)以退为进,静看小组展示,发挥学生作用。“老

7、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模式已经让学生困倦,怎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此教学板块设计了“小组展示”这一环节,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检测课堂效率,更可以把这些可讲可不讲的东西让学生自主消化。设计了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朗读指导;第二,字词品味;第三,标题分析;第四,主旨归纳。(四)读写结合,尝试思考延伸,剖析自己情感。其实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学习本课,要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生活中的困难。如果能够写下来,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为以后的习作积累素材。四、经典美文:谈学习感悟教学这篇_,是对自己情感的洗礼。人要能客观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只是凡夫俗子,身边的这点困难

8、算什么呢?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我也深深明白,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有一份责任。同时,我在教法上也有很多收获。譬如,找到一个突破口很重要,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突出重点。又如,整个课堂思路要清晰,语文课很忌讳老师闲扯漫谈,重难点把握要恰当。再如,那些可以不需要老师来处理的事情交给小组展示就好,既能训练学生,还能调动课堂气氛。还有,语文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老师适时指导朗读,会指明课堂方向,变换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受益匪浅。教好这篇_,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也是对逝去的史铁生最好的怀念!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奇妙的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9、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这篇精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用玻璃,甚至纸或盐造成的桥,让人感慨人类指挥创造了如此杰作。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人类的“老师”、钟表店里的争吵,下接橡皮头铅笔、扁鹊治病,这些课文文质蒹美,生活化和时代感都很强,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热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材料。2、学情分析班上的学生大多生长在农村,见闻少,知识面窄,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发表个人观点,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3、教学目标_共6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

10、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用玻璃、纸、盐灯光所造桥的特点,借助批读了解这些桥的奇妙;情感、态度、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4、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二、三、四节是分别从所在地,长度、宽度、载重量这几方面来介绍各种奇妙的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说出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二、教学准备:收集世界上其他的奇妙的桥。三、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合作探究精神的特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

11、方法:谈话导入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图文结合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读中感悟法,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出桥的样子;举一反三法,让学生学过玻璃造的桥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纸桥和盐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在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而这些东西却能用来造桥!”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很奇妙,从而揭示出课题。这样开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在渴求知识的心境中进入到

12、学习状态。(二)、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自读、齐读、评价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三)、课外延伸,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为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学完本课时,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五、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_的袖珍版,具有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学思路,让人一目了然。18、奇妙的桥玻璃桥 保加利亚 12米 8米 18

13、吨 晶莹透亮纸桥 美国 15米 3米 连也 完全不必盐桥 我国 万丈 通行无阻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_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14、己喜欢的段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5、学习方法(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6、教学课时:二课时二、说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语

15、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_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三、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_,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5猫)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