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62999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山水游记散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这两篇散文的异同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 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 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为了寻找苏轼的散文赤 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点,我把两篇作品联系起来阅读,立为参照。两篇文章通过一样的赤壁景色,一样的方式,一样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 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然而又都具 诗情画意。前后赤壁赋都以秋江夜月为景,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主要 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 是江流有声,断

2、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前赤壁赋 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前赋以情感浸润景物,浸透着喜悦,相思,失落,超然,具有诗的抒情性。 即言愁到解愁,悲愤到超然。后赋的山石高峻怪异之景,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 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前赋以哲理升华境界,其人生虚幻,抱负成空之感慨,始终紧扣写景自然生 发,因像得意,具有诗之理趣。后赋展现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 中寻求超脱,结果却在结尾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的不 知所踪。我认为,后赤壁赋中的孤鹤形象,说明了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 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坚 毅精神、超越态度,坚定、沉着、

3、乐观、旷达的 精神,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苏轼在逆境中能够依然保持着 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人生的风风雨雨,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让人感觉人世间的无常,但是苏轼的心态是坦然的,谁怕? 一蓑烟雨便笑看风云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浮萍,漂泊.一一听完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你已然胸纳须弥,意满乾坤。 文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人 生哲理。3.王羲之陶渊明和苏轼三人的不同处世风格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都鉴相中为 东床快婿

4、: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 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 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是个性格极具魅力的人,堪称亦儒亦道的中华文化继承较为完美的人。 是个沉 稳、敦厚又不失潇洒超脱的人,对人对己都很有分寸,理性大于情感,是个既懂 生活有懂艺术的人,具有战略眼光也不失战术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个性寓在时 代的共性中,办事周全,是个实至名归的群体领袖。对人对事果敢、有魄力,待 人热情,思想活跃,富感染力,敢作敢为,为人正直、忠贞,胸纳百川,很有城 府,很有耐心,能言善变,胆大心细,能动也能静的人。顺应自然,崇尚自由, 对人对事不刻意,较喜欢散淡的生活,不老于世故,

5、感情丰富但较为内敛,家庭 生活幸福。克己,不会感情用事,行为达观而不斤斤计较。内心较为和谐,人生 态度积极,行间距较宽,很能慎独,胸怀宽广。缺点:性格倔强不圆滑,考虑事 情过于周密,内心矛盾来自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当遇到挫折时,反抗意识不强, 容易随遇而安。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 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 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 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一位老 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问遗万世芬芳

6、。“采 橘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 于只剩下南山之菊?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 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 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易事。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 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茶、相枕相 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 旷达!是那个“采橘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土,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 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晨兴理荒,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 誉文坛百千年的陶

7、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记了官场的 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一一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你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本想凭借自己 的才华,在黑暗凸现一缕光芒,却终不得愿。心被困住了,衷心被阻挡在大墙之 外。官场中,你被谗言所绕,最终你抛弃了高管厚禄,选择了归隐田园豆南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锄头打破那堵世俗之墙。 于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为 宅,与菊为侣,南山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气,你是那个时代的“叛徒”,魏晋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围,征服了一个时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场的围墙。这墙 是官场的黑暗。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

8、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厥,他选择 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苏轼,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是超人,他的思 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孟德在赤壁 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心中沉浸 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的赦令,那洛阳亲友的牵 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 是啊,他乐游赤壁,醉

9、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 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萌子的期许,却接连惨 遭贬。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苏东坡,豪气 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 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 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 众人眼中的 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 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 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一一先贤。 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 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

10、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 赤壁赋诞生了。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 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 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 的污水,遭受贬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 在黄州“倚仗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 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也豪迈?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

11、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视的才子, 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 “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纯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的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锋芒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月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随波逐流, 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现代处世,重视交往情感,本性的回归,看重思想的解放,人的解放,处世 已成为生存的重要手段。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美丽。生活的一杯水,可以是平平 淡淡;生活中是一碗浓汤,可以是酸甜苦咸,无论生活是什么,都在于你自己调 理和掌握。我们要做到不在叹息中丧失勇气,不在活得太累。要知道,不利之事 可以转化为有利,用妙法让人活得逞心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