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627825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考虑;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历和认知构造,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异,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究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步。一、引人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

2、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假设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老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

3、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5元钱,还了2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5元饯,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3.直观演示、探究、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构造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其进展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究、

4、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入,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结实地接收新知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的引入时,先让学生解五、六个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导学生列表:各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X1、X2、X1X2、X1X2,并探究发现其关。此外,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络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故事激趣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兴趣故事等以创设思维情境。二、新课进展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构造,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历、认知构造,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展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1 2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