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62563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习目标1.理解世界、中国淡水短缺的解决对策。2.理解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措施。3.理解土地退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1)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2)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

2、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1为什么说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缺水严重?答案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但由于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大,且水污染与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西北地区更为突出。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材料二50年规划,5 000亿元以上总投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

3、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我国水利地理版图。材料三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_。人为原因:_。(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4)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答案(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2)南水北调

4、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4)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我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例如,降低单位产值的用水消耗,对大型灌溉区进行节水改造等。为逐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还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主要措施具体措施开发水源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退田还湖

5、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采取全面节水措施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迁移应用1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总量亿m3供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生活环境工业农业200835.116651724291534201035.2136119743111432201235.9145721844161426(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

6、的问题。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2)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答案(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2)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解析(1)依据供水量一栏信息,可判断主要供水水源;同时可看出主要供水水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过量使用,会使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地面沉降问题。(2)可从节约用水和充分利用水资源角度分析。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耕地的利用

7、与保护(1)现状:中国以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目前人口绝对数量还在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2)具体保护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2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表现: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3)防治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

8、2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有何不同?答案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西南地区以石漠化为主。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实线条画出大兴安岭的位置。(2)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下图为甲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统计图。(3)说出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试解释其原因。(4)结合所学推断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

9、耕种。(5)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答案(1)略。(2)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受地形的影响,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3)湿地、林地迅速减少,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原因: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4)(林地、湿地面积减少,导致)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水旱灾害多发。(5)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解析(1)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据此可以推断大兴安岭的位置。(2)分段描述走向

10、,从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其原因。(3)据图中信息描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粮食需求、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4)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出发,分析植被变化对土壤、气候、水文特征的影响。(5)从土地面积与价格、政策、农产品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到俄罗斯远东租种土地的原因。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土地退化的概念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

11、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程措施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发展舍饲养畜,种植牧草(2)我国保护耕地的措施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在不断减少。因此,国家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

12、策。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如下:迁移应用2读“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思考下列问题。(1)坡地的植被具有哪些环境效益?(2)坡地的植被破坏后会出现哪些问题?答案(1)坡地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将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转化为稳定的地下径流、稳定水流,减少水患。落叶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树木可以减少大雨对土壤的侵蚀。(2)毁林之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加剧,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河道,引发洪涝灾害,农田被淹。1世界耕地资源现状全世界现有耕地约战友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0%,其中以美国、加拿大、加度和中国等国的耕地面积较大。但由于社会和自然的

13、原因,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正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严重退化。土壤遭受侵蚀。农田被侵占。2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属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节流措施的是()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海水淡化改进农业灌溉技术A BC D2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开源”又属“节流”的是()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答案1.C2.D解析第1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两种措施。开源主要

14、包括修筑水库、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主要包括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第2题,污水资源化也就是将原来不能利用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所以属于“开源”;原来的淡水资源利用后被污染,在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节约了用水,又属“节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34题。3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A人地矛盾B人与科技的矛盾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D人与发展的矛盾4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A大面积开垦荒地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