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62562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路西法效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西法效应:“虐囚门”里的社会心理学2004 年4 月28 日,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公开了部分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照片,这一事件使得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颜面尽失, 7 名涉嫌虐囚的美军士兵被捕入狱。 美军士兵用军犬威胁一名赤身裸体的伊拉克囚犯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美国心理学会第18 届年会演讲时说, 当看到这些照片时, 他感到很震惊, 但并不觉得很奇怪。因为早在1971 年他做过一个极富争议、探讨人性心理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津巴多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 他们以每天15 美元的价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

2、稳定, 身体健康, 遵纪守法, 在普通人格测验中, 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 8 人为“看守”,16 人为“囚犯”, 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为了确保逼真, “囚犯”们在一个星期天早晨被捕, 一切都跟真的一样。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 “看守”与“囚犯”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 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看守”8 小时换一次班, 而“囚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 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囚犯”没有多长时间, 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 或者说,“看守”调整自己, 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

3、是在实验的第二天, “看守”粉碎了“囚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 “囚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 “囚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 “囚犯”们开始相信, 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 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 发自内心的认定“囚犯”是危险的, 是应该加以严厉压制甚至是虐待的, 都做出过虐待“囚犯”事情。 到了第五天, 津巴多宣布这个实验必须及时结束, 以便保全所有的人, 这些平日这么正常健康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一个残酷的“监狱环境”中竟然如此轻易地被人格异化, 甚至人性畸变。 津巴多希望从他的实验中得出一些普遍的结论: 个人的

4、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 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 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 在路西法效应: 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一书中, 津巴多把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称为“路西法效应”: 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路西法(Lucifer)在圣经中指的是原天使长有六翼的“光辉晨星, 荣耀之了”。路西法因为拒绝向圣子基督臣服, 举起反旗。但最终被基督击溃, 在浑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此后上帝创造了新天地和人类, 路西法为了复仇兼夺取新天, 乃化为蛇潜入伊甸园, 引诱夏娃食用了知识之树的果实, 再利用她引诱亚当也犯下了这违抗神灵的罪。于是路西法如愿使神的新造物一同堕落, 而且为诸魔鬼们开启了通往这新世

5、界的大门, 自此罪、病、死终于遍布地面。 在美军虐囚事件背后, 有许多东西值得人们去探讨。人们也许释疑: 为什么那些在家里曾是有责任心的父母、机修工、渔民或者游行队伍里的一名志愿者, 曾是美国城镇里最平凡的居民。而今, 这些循规蹈矩的美国人穿上军装, 跨越半个地球抵达伊拉克, 就退化成“穷凶极恶的虐待狂”呢? 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团体环境 从津巴多的这个心理实验可以看出团体环境的重要性。周围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正面的团体环境, 借助合理的团体压力使人格完善, 走向善良。相反, 人们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如果置身一种秩序紊乱的环境, 许多人或许都会走上道德沦丧之路。那些

6、置身伊拉克的美军士兵也是如此。 在伊拉克那种环境下, 美军士兵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或者很压抑, 阿布格莱布监狱就成了美军士兵的“心理发泄室”。透过对伊拉克犯人的种种施虐, 他们的这种心理就会得到一些释放, 当然也会减轻一些他的心理压力或者心理负担。因此, 虐囚行为就像瘟疫一样在监狱蔓延开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一个听证会上, 民主党议员提出, 驻伊美军司令桑切斯中将批准美军在审讯伊拉克战俘时使用某些“审讯规则”。其中包括不让犯人睡觉, 强令犯人采取痛苦的身体姿态达45 分钟, 用警犬威胁犯人, 不让吃饭等等。正如津巴多教授所言, 伊拉克虐囚事件决不仅仅是少数个人行为, 而是一种制度。战

7、争环境、战场的气氛、监狱里的严酷条件、看守与囚犯之间的文化隔阂、监狱中默认的“潜规则”以及不完善的管理体制, 均是导致“虐囚门”产生的因素, 都可能把士兵推向心理畸形的边缘。 角色知觉 莎士比亚说: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津巴多的实验再次证明了我们这些“演员”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职员、老板, 大家都在兢兢业业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而我们对这些角色的认知, 即所谓角色知觉, 对于我们在扮演这些角色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用津巴多的话来说, 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也自我认同地产生了混淆”。尽管实验原先设计要进行两周, 但

8、它不得不提前停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大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 不再能够清楚地区分角色扮演还是真正的自我。”由于对自己角色的认识, 护士会过度服从医生的安排, 哪怕明知医生开出的剂量远远大于规定的剂量。调查显示, 有四分之一的飞行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副机长过于服从机长的错误判断。在战争中, 恐惧感和挫折感往往导致士兵更加漠视人类尊严, 对监狱里的美军士兵来说, 他们不仅是看守, 还是士兵, 俘虏不仅是囚犯, 还是敌人。在公民、看守、士兵等角色丛中, 这些士兵更加认同士兵这一角色, 因此, 即使在监狱中也可能会按照军队的规则做出平时绝不会涉及的事情。 绝对权力 “社会心理学的

9、著作可以论证, 一旦得到绝对权力或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威, 普通人就会变得残忍, 甚至会虐待别人, ”美国西点军校行为科学专家托马斯科尔迪茨阐述道。社会心理学认为, 大多数侵犯行为不为社会认可, 但也有一些侵犯行为是社会所赞同的, 我们称为认可的侵犯行为。警察追捕罪犯时,为防止罪犯伤害自己与别人采取的制服措施, 个人受到侵犯时的正当防卫, 虽然都是有意伤害行为, 但都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 因而不是侵犯。当然, 非侵犯性的伤害行为也可以转化为侵犯。警察制服歹徒后如继续对其虐待, 这就构成了侵犯。以公众的角度来看, 监狱看守拥有对囚犯的绝对控制权。手中权力的强化使他们很难把控认可的侵犯行为与侵犯之间的

10、界限。监狱看守在管制囚犯过程中会遇到抵制, 因此看守更加心安理得地贬斥甚至压制囚犯, 管制与暴行之间的界限也趋于模糊。 暴力泛滥 参加津巴多实验的学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在家庭(父母与孩子),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 以及在其他场合, 学习到了关于罪犯和看守的角色定式的内容。 直至今天, 美国电影、电视中暴力泛滥成灾, 比比皆是。那些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镜头, 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 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充满暴力色彩的影片在美国各年龄层中广受欢迎仍是不争的事实。 与“虐囚门”更相关的是, 虐待监狱囚犯在美国司空见惯。据大赦国际公布的报告说, 美国有超过70万犯人被关押在高压管制的监狱,他们每天有23 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被关押在牢房, 受到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对待。纽约时报援引一名人权组织负责人的话说,在过去20 年中, 美国共有40 多个州的监狱系统因为虐待犯人而受到法院处罚。在美国一些州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容忍暴力的监狱文化”。从表面来看, 美军“虐囚”是一次偶然事件, 而实质上这只不过是美国国内“暴力”文化在海外的延伸。=引自:心理世界,2007年第11期,P56P57. 作者:张学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