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尔帖效应---TEC原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2099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珀尔帖效应---TEC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珀尔帖效应---TEC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珀尔帖效应-TEC 原理珀尔帖效应-简介概要半导体致冷器1834年法国科学冢珀尔贴发现了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一即温差电效应。由N、P型材料组成 一对热电偶, 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 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珀尔帖效应。对帕尔帖效应的物理解释是: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 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相反,从低能级 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半导体致冷器, 也叫热电致冷器或温差致冷器。就采用了珀尔帖效应。珀尔帖效应-发现过程珀尔帖现象最

2、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 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 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珀尔帖,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珀尔帖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用两块不同的导体联接成电偶,并接上直流电源,当电偶上流过电流时,会发生能量转移现 象,一个接头处放出热量变热,另一个接头处吸收热量变冷,这种现象称作珀尔帖效应。这 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种 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珀尔帖效应-发现者帕尔帖效应是法国科学家珀尔帖于1834 年发现的,所以

3、,一提到帕尔帖的名字,人们很容 易将他与帕尔帖效应联系起来,并误以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实际上他至多算个业余的物理 学家。帕尔帖生于法国索姆,他本来是一个钟表匠,30 岁那年放弃了这个职业,转而投身到实验 与科学观测领域之中。在他撰写的大量论文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观测,譬如天 电、龙卷风、天空蓝度测量与光偏振、球体水温、极地沸点等,也有少量博物学方面的论文。1837年,俄国物理学家愣次(Lenz, 18041865)发现,电流的方向决定了吸收还是产生 热量,发热(制冷)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帕尔帖系数”。Q=n I=a Tc I, 其中n =a Tc式中:Q放热或吸

4、热功率n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I 工作电流a温差电动势率Tc冷接点温度珀尔帖效应-物理原理3毎物理原理电流流过两种不同导体的界面时,将从外界吸收热量,或向外界放出热量。这就是帕尔帖效 应。由帕尔帖效应产生的热流量称作帕尔帖热,用符号表示。对帕尔帖效应的物理解释是: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 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相反,从低能级 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材料的帕尔贴效应强弱用它相对于某参考材料的帕尔贴系数n表示疔=垒W/AdT式中i流经导体的电流,A。类似的,对于P型半导

5、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电偶,其帕尔贴系数n。有帕尔贴效应与西伯克效应都是温差电效应,二者有密切联系。事实上,它们互为反效应,一 个是说电偶中有温差存在时会产生电动势;一个是说电偶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温差。温差 电动势率与帕尔贴系数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aT式中 T结点处的温度, K。珀尔帖效应-实验仪器实用新型属于物理学用的教学仪器。它选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多个电偶对。当直 流电流进NP型电偶对时,电偶对右端吸热,形成冷端,连接一透明冷室;左端放热,形 成热端,连接一散热水箱。配以温度计、毫伏表、可演示珀尔帖效应、赛贝克效应,具有方 便、直观、效果明显的优点。作为冷源演示热学现象,是一种不

6、需冷媒的,方便、直观、清 洁、无毒害的教学冷源。其特征是选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多个电偶对,组成冷板,当直流电流进NP型 电偶对时,电偶对右端吸热,形成冷端,连接一透明冷室,电偶对左端放热,形成热端,连 接一散热水箱。珀尔帖效应-生活应用Tec套件帕尔帖效应发现100 多年来并未获得实际应用,因为金属半导体的珀尔帖效应很弱。直到上 世纪 90 年代,原苏联科学家约飞的研究表明,以碲化铋为基的化合物是最好的热电半导体 材料,从而出现了实用的半导体电子致冷元件电致冷器(ThermoElectriccooling,简称 TEC)。与风冷和水冷相比,半导体致冷片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把温度降至

7、室温以下;(2)精 确温控(使用闭环温控电路,精度可达土0.1C);(3)高可靠性(致冷组件为固体器件, 无运动部件,寿命超过20万小时,失效率低) ;(4)没有工作噪音。珀尔帖效应-TEC原理TEC基本工作过程:当一块N型半导体和一块P型半导体结成电偶时,只要在这个电偶回路 中接入一个直流电源,电偶上就会流过电流,发生能量转移,在一个接点上放热(或吸热), 在另一个接点上相反地吸热(或放热)。珀尔帖效应对帕尔帖效应的物理解释是: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 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相反,从低能级 向高能级运动时,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在TEC制冷片中,半导体通过金属导流片连接构成回路,当电流由N通过P时,电场使N中的 电子和P中的空穴反向流动,他们产生的能量来自晶格的热能,于是在导流片上吸热,而在 另一端放热,产生温差。帕尔帖模块也称作热泵(heatpumps),它既可以用于致热,也可以致冷。半导体致冷片就 是一个热传递工具,只要热端(被冷却物体)的温度高于某温度,半导体制冷器便开始发挥 作用,使得冷热两端的温度逐渐均衡,从而起到致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