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功效作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208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米的功效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米的功效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米的功效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米的功效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米的功效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米的功效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米的功效作用小米的功效作用 小米即粟米,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 田,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适于产妇乳 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可作早餐食用。冬 春季小米粥更适于产妇。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 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 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 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 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 每百克含糖72.8克,产热量比大米高许多。另外,小米因富含维 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

2、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 的滋补品。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 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廿 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 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 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人胃部不适己成通病,每逢吃饭时, 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 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 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小米能够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细菌的滋生。

3、小米中含有丰富 的氨基酸,可以抗菌和防止女性阴道炎。小米中营养含量丰富, 其中色氨酸的含量为谷类的首位,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睡 前服用小米粥可使人安然入睡。小米的营养价值 1、小米的营养价值小米中含有蛋白质以 及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几种主要营养素含量很高,而且由于小米 通常无须精制因此保存了较多的营养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1 含量是大米的几倍,矿物质的含量也高于大米。一般粮食中不含 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由此可见小米的营 养价值特别丰富。2、小米的营养价值小米含铁量突出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其磷 含量也很高是大米的2至3倍,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 倍。由此可见

4、小米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3、小米的营养价值含钾高含钠低含量比为66比1,膳食纤维 是大米的4倍但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低,所以应与大豆和肉 类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同食。由此可见小米的营养价值尤为 丰富。4、小米的营养价值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 物。由此可见小米的营养价值最基础。小米粥的适宜搭配小米宜与莜麦同食,二者搭配可增强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有益于肥胖型糖尿病着减肥。小米宜与大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 与大豆的异黄酮作用,对并发眼病的糖尿病患者有益。小米宜与燕麦同食,二者同食可增加各类维生素、矿物质的 摄取量,既有利于减肥,有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

5、糖尿病患者食 用。小米宜与黄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 与黄豆中的异黄酮作用,起到保护眼睛、滋润皮肤的功用。小米宜与胡萝卜同食,二者都含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 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眼睛、滋养皮肤、延缓衰老。小米宜与桂圆同食,二者同食,再稍加些红糖可补血养颜、 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小米宜与香菇同食,二者搭配煮粥,可大益胃气,适合于气 虚食少者,有开胃助食的作用。小米养胃粥做法1、小米怀山药粥原料:怀山药40克(鲜品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制作: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 适量调匀。疗效:健脾止泻、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 良、乳食积滞、不思乳食、大便稀澹等。2、鲜菇小米粥菜系及功效:高血压食谱 高脂血症食谱胃炎食谱,口感鲜 美滋润。原料:粳米50克、小米100克辅料、平菇40克调料、大葱3 克、盐2克。制作:平菇洗净在开水中氽一下捞起切片。粳米、小米分别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 冷水,将粳米、小米放入,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熬煮,待再滚 起加入平菇拌匀下盐调味再煮5分钟,撒上葱末即可盛起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