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62067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黄山区水土保持规划(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某区水土保持规划第一章 规划概要某某市某某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为1754平方公里。全区共设13个乡6个镇,116个行政村,总户数为5.26万户,总人口16.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38万人,农村劳动力7.7万个,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人。本区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兼有陡悬式高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区,自南而北分为陡悬式高中山、中部太平盆地、北部的低山丘陵及山间谷区四个类型区。根据某某区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和2000年土地局的统计年报,全区土地总面积175480.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86.36公顷,林地116793.39公顷,林草覆盖率为68.12%,境内原生自然植被已大部

2、分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仅南部的陡悬式高中山区沿存有一些原始阔叶林或高山草甸。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642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58%,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96.61Km2,中度流失面积223.68Km2,强度流失面积21.71Km2,全区水土流失区域平均侵蚀模数2141t/Km2.a,年侵蚀总量达200万吨以上。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根据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本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别为:1、中部丘陵中度水土流失区(IV区)本区的范围从行政区划上包括甘棠镇、仙源镇、三口乡、太平湖镇、乌石乡、焦村镇、耿城镇个乡镇,

3、以及区农场、林科所、区苗圃、园艺场、洋湖林场、芦山林场、区鱼苗场、区钼矿等区直单位。该区是某某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区域土地面积为528.57km2,有水土流失面积234.37km2,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8.86km2,分别占区域面积的44.33%和18.7%。 该区甘棠镇是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人口密集,交通相对便捷,人类活动相对频繁,在水土保持工作上是重点监督区之一,城镇外围为重点治理区。2、西北部低山中强度水土流失区(III区)本区包括太平湖以北的新丰、新华、永丰、广阳4个乡及区游山林场、区茶厂等区直单位,区域土地面积206.46km2,有水土流失面积1

4、03.14km2, 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7.97km2,分别占区域面积的49.96%和23.23%。本区以低山、岗丘地貌为主,乡镇人口密度为142人/km2,是农村人口较密集地区,也是重点产粮区之一,传统的耕作方式影响较大,现有森林以幼林地、灌木林地为主,郁闭度小,局部地方全垦造林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3、东北、东南部高中山轻度水土流失区(II区)本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东北、东南两片,东北片有新明乡和龙门乡,东南片有黄山风景区以及风景区南大门汤口镇、东大门谭家桥镇,区直单位有上海黄山茶林场,区域土地面积为482.30km2。境内有水土流失面积178.53 km2,其中中

5、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63.56km2,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37.02%和13.18%。本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较轻,但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是预防保护,同时建设高标准示范小流域。4、西南部中山中轻度水土流失区(I区)本区包括清溪、桃源、贤村、郭村4个乡,以及区采育场,区域土地面积321.94km2,水土流失面积125.85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34.91km2,分别占总面积39.09%和10.84%。该区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面积较小,流失强度等级也较低。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是预防保护。此外还有太平湖水面96.88km2单独列出。“三

6、区”划分:在水土保持工作分区的基础上,按水土保持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规划重点预防保护区845.1km2,重点监督区308.95km2,重点治理区503.87km2(不含太平湖水面96.88 km2)。根据实际情况和“三区”划分原则,本规划对该区1999年划分的重点防治区作了较大的调整,扩大了预防保护区面积(原面积为578km2),缩减了重点治理区面积(原面积为711km2)和重点监督区面积(原面积380 km2)。在全区范围内规划布局水土保持措施为:基本农田建设和生物措施57012公顷;工程措施四大项:其中拦蓄工程687处,沟渠防护工程62公里,其它工程71处,坡改梯1514公顷;此外还规划一些

7、能源措施。到规划期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5.62km2,治理程度达到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1.88%。为了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规划拟定全区域23条小流域作为重点治理项目,控制面积达640.77km2,水土流失面积311.7km2。规划治理面积为254.99km2,治理程度达到占水土流失面积81.81% 。其中近期重点治理小流域16条,控制面积为456.77km2,其中水土流失219.55 km2。规划治理面积181.82km2,治理程度达到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81%。 这些小流域主要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4区和3区,同时在2区和1区也规划了几条小流域,作为巩固提高项目,意在推出新的高标准示范小流

8、域。本规划累计各项总投资10283.09万元。其中各项基础措施投资额为9265.55万元(工程措施投资额5188.4万元,生物措施投资额4077.15万元);能源措施需投资829.04万元;预防监督监测投资需188.5万元。积极争取该区内的重点小流域能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以及全国全省重点预防监督和治理片,争取国家投资能占50%以上。规划实施期为10年,平均每年防治5256公顷。安排重点治理小流域23条,平均每年治理2至3条小流域,治理面积要达到2550公顷;近期安排治理的小流域16条,治理面积18182公顷,计划在5年内完成,前四年平均每年安排3条,平均每年治理面积3410公顷;第5年

9、安排4条,治理面积4542公顷。 各种效益测算期为20年(2011至2030),采用2000年底的价格水平测算。根据国家标准计算方法和定额测算,本规划实施后,逐步发挥水土保持作用。2011年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453.6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0年累计可达22548.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规划合理。本规划的实施还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后全区植被迅速恢复和增加,林草覆盖率可从原来的68.12%提高到80%以上,山林涵养水源能力每年增加589.97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为185.96万吨。本规划与以往水土保持规划相比,突出两个方面:1、对预防监督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10、,特别是各有关单位在水土保持方面的职责以表格形式列出,经区政府审批后即可作为目标责任制内容进行年度考核。这是贯彻水土保持法确定的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之一。 2、在重点小流域选择和治理措施的配置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配置基础措施进行初步治理;二是对水土流失较轻的区域选取几条闭合的典型小流域,对局部流失地点配置基础措施补缺补差后,提出更高的目标,意在推出新的全省全国示范小流域。创造条件使这些区域率先实现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最”目标,成为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地方之一。第二章 基本情况某某市某某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原称太平县,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1983

1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建置,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11月,撤销县级黄山市改为某某区,隶属地级黄山市,地理座标是: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区境东连旌德,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东西宽约51.75公里,南北长达57.83公里,总面积为1754平方公里。第一节 社会经济一、行政区划与人口某某区共设13个乡6个镇,116个行政村,总户数为5.26万户,总人口16.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38万人,农村劳动力7.7万个,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人。二、社会经济某某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77亿元,全社会

12、工业总产值4.64亿元,农业总产值8.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9亿元,游客接待量94.4万人天,旅游直接收入1.65亿元。2000年全区财政收入3851万元。三、土地利用情况根据某某区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和2000年土地局的统计年报,全区土地总面积175480.7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86.36公顷,林地116793.39公顷,园地5416.13公顷,草地7489.15公顷,城镇村居民工矿及特殊用地14818.44公顷(按土地部门分类方法,将黄山风景区全部归入此类),交通用地652.95公顷,水域12675.7公顷(其中太平湖水面9688

13、公顷),未利用土地3948.65公顷。第二节 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某某区位于皖南山区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兼有陡悬式高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区,自南而北分为陡悬式高中山、中部太平盆地、北部的低山丘陵及山间谷区四个类型区。陡悬式高中山主要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平均海拔13001600米左右,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安徽省最高点;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主要分布于黄山北麓及中北部地区,低山零散分布,以中部为多,海拔一般在600米700米之间,太平湖北面游山海拔866.9米,为中北部地区最高山;盆地以中心地区甘棠盆地面积最大,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太平湖水域原亦为盆谷地区,现在湖中露出水面的小岛即

14、为原来的低山丘陵。二、岩性与土壤本区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较广,出露齐全,从寒武系至志留系均有出露。第四系堆积层和松散冲积层主要分布于盆地、盆缘及河流两岸。区内岩体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板岩、石灰质页岩、石灰岩等,其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土壤。全区土壤有8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层、67个土种。南部及东部以黄山、雀岭、九龙头等为主体的中心山地,构成以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粗骨土和石质土为主的土区;北部、西部低山丘陵及甘棠-仙源盆地的盆缘丘陵岗地构成多以黄红壤、红壤、石灰土以及部分粗骨土为主的土区;甘棠盆地以及零星分布面积不等的山间盆地、河谷盆地构成为不同类型的水稻土

15、、以TPS潮土、新积土为主的土区。三、气候特征及气象某某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小气候特点明显。春季低温,阴雨绵绵;夏季高温多雨,尤其梅雨时期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但后期又高温易旱;秋季北方干冷空气频繁南下,降温显著,降水少,常有夹秋旱;冬季,受中亚冷空气袭击,气候干冷,亦有雨雪。全年无霜期266天。年平均太阳总幅射量每平方厘米105.9千卡,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为13.5,变幅为53.8。风向多为偏北。四、河流水系及水文某某区境内控制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主要有麻川、婆溪、秧溪、舒溪、清溪等五大河流,属长江流域青弋江水系,每年总产水量

16、约14.8亿立米。河床大部分切割深,坡降陡,落差大。境内降水特点是:年际降水不稳定,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72.2毫米。其中春季32.8%,夏季占36.9%,秋季占17.8%,冬季占12.5%,分月降水量资料显示,6月份降水量最多,多年平均达231. 7毫米,12月最少,仅45.8毫米。五、植被及生物资源某某区境内原生自然植被已大部分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仅南部的陡悬式中山区沿存有一些原始阔叶林或高山草甸,中山、北部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已全部为次生植被、人工种植的杉木、毛竹、茶叶、油茶、桑树、油桐、果树以及农作物、水生植物所代替。某某区生物资源大体包括林木、农作物、水产、野生动物、中药材、饲料、畜禽品种等。全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树种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