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619210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设计与制作能力研究报告王小勇、林菁华、丁颖一、 课题的提出在当今课程改革热潮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日渐突出,然而,纵观课堂教学,目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培养机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本意。本研究课题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紧紧围绕五年多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这一中心,以师生共同试验、设计和实践操作为支撑,将学生的设计构思、实践操作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相整合,力求真实、完善,弥补了当今因为场所、时间、形式等造成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实践

2、空间。设计是一项运用多种创造技法进行构思和创作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从发现问题入手,并以技术试验为探索手段,完成一个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制作是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折、比较,再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在直接参与知识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形成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二、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

3、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2、主体性原则要求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3、灵活性原则在课题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二)研究的目标立足于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创作,旨在经过探索、研究,形成完整的、非形式化的培养机制,使得学生通过自己选题、设计和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现和培养

4、创造型人才,形成和发展学校创造教育的良好氛围。(三)研究方法1、头脑风暴法: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的设想。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3、实验研究法:开展教学实验,选定设计主题后,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监控学生的交互过程,收集交互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确定设计主题,并进行制作。4、缺点列举法: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罗列,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设想来加以改进和完善。任何发明和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缺点列举法正是从发现问题即从发现事物的

5、缺点出发,因而我们认为,缺点列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易被同学们掌握的创造技法。 三、研究过程第一阶段:组织阶段研究者既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又是学生实践的指导者。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年龄差别,分层施教,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在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设计的热情,挖掘学生潜在发明的内驱力,通过通用技术课堂讲解,向学生阐明自我创造的目的和意义。在每年3-4月的科技节期间,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结合本校学生已经发明的作品和已申请的专利,激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建立设计与制作活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进行每学期1期的作品展览,从而推动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 第二阶段:

6、研究阶段选取课余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适当开展社区活动,通过参观、调查、搜集资料等途径,发现问题和确定选题。以小组为单位构思,集思广益,参观相关产品制作工序,以开阔眼界,激发创造灵感。对于形成了设计方案的学生,由教师个别辅导,让学生自我完成作品的选题、设计和制作,指导教师形成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展示阶段师生共同商讨,进行实物的改进和完善,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布置展览场地,制作展版,宣传和介绍学生的设计作品。第四阶段:评价阶段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客观、科学和公正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能力及发展,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第五阶段:成果形成阶段将学生作品分类为:创意设计DI

7、Y实用设计DIY艺术设计DIY。第六阶段:成果完成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完成创意设计DIY实用设计DIY艺术设计DIY的初稿。四、研究结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完成创意设计DIY实用设计DIY的初稿,并完成对项目的评价。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形成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在进一步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中,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在直接参与知识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形成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附录:创意设计DIY节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