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6184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西汉时发明的耧车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播种工具 C、冶铁工具 D、纺织工具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3、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A B C D4、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土地私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

2、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5、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6、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7、关于我国古代商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候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B、唐朝时候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C、宋朝在今四川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任何形式的对外商业活动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

3、工出力”的“机房”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10、新航路的开辟最根本的原因是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C、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1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殖民国家加快对外侵略的步伐 B、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C、各国加紧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1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

4、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殖民者的血腥和罪恶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有利于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D、贩卖黑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13、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主要是由于A、英国制定了发展海外贸易的政策B、新航路开辟为英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条件C、英国的商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D、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殖民地1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有A、汽车走进人们的家庭 B、大量的人从农村走进城市C、石油成为人民生活

5、最重要的能源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不同点是A、出现了很多发明和创造 B、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C、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D、生产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16、对垄断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A、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B、垄断组织逐渐干预国家政治生活C、垄断组织的形成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7、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电力的使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C、第二次工业革命D、垄断组织的出现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美国 B美国、德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和德国19、

6、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这从本质上说明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英国为非洲国家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C、奴隶贸易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20、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开始被打破C、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和瓜分的基础上的D、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2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亚非拉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还包括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城市化进

7、程加快C、促进了亚非拉等国家的发展D、促使广大亚非拉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2、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是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湖北织布局 贻来牟机器磨坊A、 B、 C、 D、23、开中国近代教育先河的政治派别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2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冶炼业 D、烟草业、化工业25、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

8、纷倒闭A、 B、 C、 D、26、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它? 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D、北洋军阀的鼎力援助27、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28、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经济

9、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三大改造 29、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政企分开C.管理体制的改革 D.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3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3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33.著名的民族

10、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 D.公私合营34.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A. B. C. D.3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

11、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各10分,共20分。) 第II卷 (材料题与问答题,答案均写在答案纸上)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传统农业方面,中国的个体家庭经营、精耕细作的农业,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苏联学者波梁斯基在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进代)一书中折算中国主要时代第一劳动力产出粮食如下(与英国比):11-13世纪英国239斤100公元前5-3世纪中国战国397斤166公元前2-世纪-1世纪中国西汉585斤24511世纪北宋具体数字不详约500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靠纺织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离不开一些生产要素,如耕地、农具等。以“中国战国”时代为例,分析当时土地制度和和农具的主要情况?(4分)。 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本经济形态是什么?(2)这种经济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如何?(1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