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61800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6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一、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1、知识方面(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2、能力方面(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

2、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感方面(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二)科学领域的内容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2、数学部分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

3、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1、内容的广泛性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

4、儿去注意、去探索。2、知识的逻辑性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四、教学进度安排1、我会放玩具(数学)19、云朵朵(科学)2、甜甜的糖果(科学)20、自然角里的小乌龟(科学)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21、高大的梧桐树(科学)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22、小树叶找妈妈(科学)5、分糖果(数学)23、开汽车(科学)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24、踩影子(科学)7、水果有几个(数学)25、冷冷的水(科学)8、种大蒜(科学)26、冻冷花(科学)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27、暖暖的帽子(科学)10、

5、一串红(科学)11、小小送货员(数学)12、苹果娃娃(科学)13、铺地板(数学)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15、放烟花(数学)16、有趣的核(科学)17、娃娃超市(数学)18、照镜子(科学)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二)一、班况分析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_服,自己吃饭等。二、教学目标: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_。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

6、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三、具体措施: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4、在日常

7、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

8、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四、具体进度安排表:第二周:接下去是几第三周:找图形第四周:连连看第五周:圈数字第六周:给花宝宝排队装电池第七周:给春天的信毛毛虫和蝴蝶第八周:认识梯形蜗牛吃什么第九周:会动的玩具它们相等吗第十周:轮子图形变变变第十一周:我的好帮手刷子变成一样多第十二周:捕鼠能手猫头鹰剥豌豆第十三周:做纸牌第十四周:图形身份证第十五周:图形的家第十六周:小鱼有多长第十七周:水果店夏天到了第十八周

9、:水上的小船图形的二级分类第十九周:沉与浮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三)活动目标:1、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活动准备: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3、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三、讨

10、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五、讨论: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3、老师总结: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六、延伸活动:1、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3、请小朋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

11、文(四)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

12、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_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活动过程:(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1.教师:糖

13、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2.集体品尝糖水。第一次讨论意见: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

14、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执教:赵青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_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活动过程:(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出示方糖。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

15、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2.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五)2.集体品尝糖水。第一次讨论意见:1.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2.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三研)执教:谢小雨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_对溶解的现象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