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趣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61787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趣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趣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趣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趣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趣教案 中文系0801 43号 高庆新教学目标1.理解“趣”的含义。引导学生重视“趣”的培养。2.感知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3.体会文章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理解“趣”的含义,并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2.了解林语堂及其写作风格。教学难点对作者人生态度的把握。教学方法 提问法 朗读法 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可见兴趣的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林语堂的文章论趣,体味一下“趣”在求知.启发心智.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二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是我国著名学者,散文

2、家,小说家。早年曾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主编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是他医生为人治学的真实写照。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生共读课文2. 纵观全文,体会散文特点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3梳理结构,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从故事引出,写古今一般人有目的的行为动机。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3、:谈区别于名利心的另一种人生境界趣。四 课文研讨1.文章开头引用“乾隆游江南”的传说,目的是什么?你觉得有怎样的效果?明确:为了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对名与利的看法。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2.作者列举大禹治水和墨子摩顶放踵的事例来说明什么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持什么观点?明确:作者充分肯定大禹治水、墨子摩顶放踵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理想和信仰,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认为“有时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就跟一般商贾差不多了,只怕利禄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这是作者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3. 通脱自喜,适可而止是什么意思?明确:大度乐观,在物质待遇上知足常乐,

4、是一种积极洒脱无功利的心态。4.题目为“论趣”,为什么文章不直接论趣而先谈论“名利”呢?先谈追名逐利是人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不利禄熏心,失了本性似也无可非议,进而引出区别于这种人生状态的另一种人生境界更加可贵。单纯因为“趣”而读书、做学问可以克服万难而自得其乐,是“人生快事”。这种人生境界更加纯粹而快乐。5.在作者看来,“趣”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谈“趣”的?(从文中找到相应语句)明确:作者看来:“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人生快事莫如趣”,“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四个方面:(1)求知:学问有成、科学进步因为有趣(2)启发心知:启发心知、有益身

5、心需要靠趣;(3)教育:动了灵机、豁然开朗必须知趣;(4)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成器全都凭趣。6.以前有位得道的大和尚,面壁坐禅十年,享有盛名。一日有一位徒弟奉承他说:“大师,像你做到这样超凡入圣,一尘不染,全国中怕算你是第一人了。”那大师不禁微微一笑。这也可见名心之难除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一笑间,超凡之韵全无。经历了沧桑,不一定看破了红尘,淡泊了名利,不一定心如止水,“排脱”是一种考验。幽默地道出完全超凡脱俗是不可能的。)7.作者持有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度乐观、知足常乐、积极、洒脱、无功利心。作者充分肯定大禹治水、墨子摩顶放踵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理想和信仰,有积极

6、向上的精神;“只怕利禄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这是作者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对于“趣”的理解,更显作者的随性、旷达与纯粹。五、林语堂的写作风格。1.本文的写作特点(能够结合文本谈出一、二个即可)。漫谈式的语言风格、笔调闲适;故事开篇事例丰富,饶有趣味。2.本文语言特点富有哲理性、趣味性、知识性。六 拓展迁移,理解主题1. 作者说“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想想古今人物,还有哪些属于这一类?明确: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法布尔成为动物学家,肖邦成为音乐家。2. 课文中说:“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你的兴趣在哪里?你如何发展和培

7、养自己的兴趣?明确:学生自由发挥,可谈一方面兴趣爱好,重点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3.写出五句关于“趣”的格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 德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接近尾声,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林语堂一幽默诙谐的语言从求知,启发心智,教育等方面阐述兴趣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作者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行文中不时冒出的思想火花,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闲适”中透出一股健康向上的气息。希望大家学习完这篇文章后,能受到启发,做一个有趣味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八 课后作业重温课文,体会一下林语堂富有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附: 板书 论趣 林语堂 求知 名利色权趣 启发心知 教育 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