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61758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 一、十年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222年,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我市组织实施的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卫生扶贫、社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绩显著。六大扶贫工程共覆盖我市农村人口8.1万人,使352万农村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一)资金投入 02X20X年,全市累计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763万元,其中新村扶贫336万元,移民扶贫2796万元,劳务扶贫万元,卫生扶贫4万元,产业扶贫20万元,信贷扶贫贴息贷款3020万元,其他扶贫27.万元。同时,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36万元,社会帮扶108万元

2、。这是历史上,我市以村为单位国家扶贫资金投入最多的五年。 (二)实施内容 实施新村扶贫10个,以路水土为重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移民扶贫工程46户,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户进行整体搬迁。实施劳务扶贫,培训和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31人;实施产业信贷扶贫,扶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户,带动和辐射贫困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实施卫生扶贫,改造14所贫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就医条件;开展社会扶贫,组织和动员5个市级单位、70个县级部门对口帮扶220个贫困村。 (三)政策措施 在方针政策上坚持开发式扶贫,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部署上,以“一体两翼”整村推进为重点,因

3、地制宜,突出特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群众参与式扶贫,充分尊重农民愿意选择和实施项目。在资金项目管理上,坚持公示制、审批制、县级报帐制、审计制、项目验收制和后续管理责任制,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到项目。 (四)实施效果 1、贫困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共新修和整治村级道路68.5公里,新修水泥路8公里,便民道72公里。通过道路建设,有70%以上的组通公路,到户便民道入户率也达到了20%以上。既方便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出行,又促进了贫困村经济发展,群众十分满意。 2、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共建设提灌站51座,山坪塘50口,引水渠7.98公里,蓄水池4口,石河堰处、改造微型水电站2处,新增蓄水1万方,新增灌面

4、12.2万公顷,改田改土78公顷,不仅改善了贫困村农业生产条件,而且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促进了贫困村经济发展。 3、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十五”期共完成贫困户农户基础设施建设644户,新建或改建人工井873口,生活用水管网.15公里,改造和新架设输电线路32公里,改房9488平方米,改厕368平方米,改圈75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261口,硬化院坝67万平方米,安装闭路电视网络202X余户。通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和农户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脏乱差的现象明显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农户生活环境、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4、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实施的10个省级重点贫困村,

5、通过新村扶贫、产业扶贫,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新增优质水果776亩,大棚蔬菜231亩,精细蔬菜7031亩,笋材竹8734亩,栽桑202X亩,药材822亩,花卉70亩,其它150亩,养鱼1499亩,养猪23头,养羊451只,养牛59头,养小家禽畜4万只。项目实施村202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收1214元,02年,增收19.6元,02X年增收411元,22X年增收316元。 5、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202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省级重点贫困村220个,占全市农村行政村14个的15.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人口609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240万人的27.42%

6、,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4.万人,占低收入贫困人口的7.3%。到“十五”期末,通过实施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卫生扶贫工程,100以下的低收入人口降至4.06万,下降了4.3,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降至.9万,下降了3.9%。 6、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22年开始,以220个省级重点贫困村为对象,市级领导带头,组织市县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帮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市级领导和各帮扶单位共为贫困村落实发展项目320个,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108.2万元,为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发展后

7、劲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市形成了关心扶持帮助贫困村的良好氛围。 二、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与分布特点 目前,我市农业人口数223万人,其中纯收入低于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3.78万人,占总人口的4.%。因此,我市的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剩下贫困人口大都是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地区或偏远地区,脱贫难度较大;其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扶贫开发所取得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上世纪末脱贫标准低,存在返贫现象;第三,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原因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的贫困原因不断产生,如因上学致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少见的。目前,我市农村贫困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

8、)生存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包括:缺衣少食、居住条件差(没有住处,或者是危房,或者太小)、基本的医疗得不到保障,生存型贫困大概占总体的三分之一。 (二)温饱型贫困。温饱型贫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给,但经济发展还很困难,生活水平还很低,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食物和衣物的供给还缺乏可靠的基础,收入水平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包括:难以承受孩子的上学、医疗、婚姻等重要支出压力,农产品价格低,种植水平低,遇到自然灾害无收成,基本生活面临受到威胁。温饱型贫困占三分之二弱。 (三)发展型贫困。发

9、展型贫困是指在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存问题之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相对贫困。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比较满意,感觉认为自己不贫困,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谋求发展。发展型贫困在总体中占有的比重很低。 三、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及分析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少数人因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甚至个别人好逸恶劳等主观方面因素造成贫困的现象,但大部分的贫困现象主要还是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可预测和抗拒的因素导致,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劣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因上学致贫是新的时期下的两种贫困原因。具体地说

10、,主要有众所周知的几个方面: 一是因自然条件差致贫。我市富顺县地处偏远岩区的福善镇、安溪镇等10余个镇乡和荣县西北路12个乡镇农田水利、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严重薄弱滞后,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因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平较差,抗灾能力低下,每亩土地年纯收入比其他乡镇要低00元左右,经济发展十分滞后。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很差,20余镇乡有2万农户未饮用上自来水, .8万多户目前还居住在危房中,农民生活非常困难。虽然富顺县岩区和荣县低山区镇乡土地和人口占全市3左右,但农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全市人均水平的5左右,是全市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二是因残

11、、因病、因灾致贫。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贫困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盲、聋、哑、痴、呆、傻和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据低收入农户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因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患重病、遇祸遭受损失而致贫的户数分别占5%、6.5%和.%,三项比例高达0.1%;调查结果还表明,同一样本对象中202X20年两年间因上述原因(包括自然灾害)返贫的农户分别为11.%、1.%和12.9,三项比例高达43.%。此外,从民政部门提供的城乡低保对象基本构成相关数据也可以看出:全市城镇低保对象中病、残人员占8.6%。农村

12、低保对象中有重病人、残疾人的家庭户数分别占181%和1%;保障对象中的残疾人数比例即占了22%,这些家庭多数缺乏医疗保障,一方面收入较低而医疗、护理费用相对较大;另一方面,病残人不但自身劳动能力受到局限,而且需要家人照顾,客观上也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影响脱贫步伐的加快。 三是因子女就学负担较重致贫。贫困群体大多生活收入较低且增收困难,但家居日常生活开支较大且物价还在走高,收支严重失衡,平日生活非常拮据;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02X年全国普通院校每年学费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倍。再加上飞涨的住宿费、书费、生活费等

13、,大学生年均花费至少10000元。构成贫困群体家庭的主要负担,低收入特别是特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更加剧了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 此外,家庭缺少劳动力、劳动力缺少劳动技能、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致富项目匮乏以及启动发展资金短缺也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地区、某些特定人群中还可能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四、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就国家支农项目资金而言,首先,大多数项目上级都要搞在大公路两边的行政村社,因而使偏远地区村长期被边缘化,大多数政策不能惠及他们;其次是项目资金太少,不能很大程度的解决交通条件便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等问题。

14、总的来看,我们觉得是扶贫体制上造成了一些地方边缘化,相对贫困些。比如:富顺县福善镇熊山村、安溪镇安福村原来是全镇的贫困村,近几年扶贫村项目和镇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后,大多数群众实现了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等大为改观。 浏览本文的用户也浏览了如下文章全国扶贫日县委书记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事迹(202X年0月日)全国扶贫日审计局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事迹(20X年10月1日)全国扶贫日为扶贫开发“点睛”村支书记扶贫感人事迹(22X年10月1日)全国扶贫日省级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申报材料(202年0月4日)全国扶贫日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及扶贫开发主要影响的调查报告(2X年10

15、月14日)全国扶贫日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座谈会交流材料(20X年0月14日)全国扶贫日给力扶贫的乡镇党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扶贫开发个人事迹(202年10月14日)全国扶贫日十年扶贫开发先进集体交流材料(202X年0月1日)全国扶贫日某村扶贫开发事迹材料(02X年10月4日)全国扶贫日县委书记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2X年10月14日)全国扶贫日乡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实施方案(20X年月1日)全国扶贫日扶贫开发调研情况报告(02X年10月1日)全国扶贫日在全市双联行动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2X年1月14日)全国扶贫日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202X年1月14日)全国扶贫日书记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X年0月1日)全国扶贫日农村扶贫开发调研材料(202X年10月14日) 五、解决非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既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