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61564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御河初二下册第一次月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御河中学2014年春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表格内)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A畸 (q) 形 诘 (j) 责 文绉绉(zhu) 眼翳(y)B胡 髭(z) 黝 (yu) 黑 一绺绺(li) 颔 (hn) 首C直戳(chu) 解剖(pu) 诱 (yu) 惑 朔(shu)方D滞 (zh) 留 禁锢(g) 庶 (sh) 祖母 稽(q)首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深恶痛急 诘责 油光可鉴 惶恐B、泠泠作响 托词 责罚

2、宽恕C、标致 质问 解剖 庶祖母D、槽枥 叱咄 朱樱 援疑质理 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其言兹若人之俦乎A. 手指不可屈伸,佛之怠B. 当余之从师也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 无怀氏之民欤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B、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的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C、随着安宁河流域大石墓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

3、广泛关注。D、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截至5月2日,我国内地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死亡27例,康复26例。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的是()A. 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 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 五柳先生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D. 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7下列各句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这句话把五柳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暗示他是一位隐士。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人与人之间感情长久,永远相隔千里,共享月光。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面对元朝统治者威逼

4、利诱毫不屈服,在从容就义前留下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成为激励后人为正义而献身的名言。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为:沉没江底的船边无数新帆驶过,破浪远航,枯木朽株的前面万木欣欣向荣,百花竟放。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A、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C、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其真不知马邪9、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最得体的一项是( )A、老师批评我们,他的嘴脸太严肃了。B、你的意见提得好,我一定想办法改进。C、校长接见了前来视察工作的教育局领导班子。D、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10、阅读文天祥的过

5、零丁洋,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B颔联前句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后句写个人命运如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颈联“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前句追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北宋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句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零丁洋中,深

6、感孤苦零丁。D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二、,默写(每小题5分,共10分)11、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12、赤壁诗中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句子是“_,_”。13、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14.终南别业中诗中有画,表明诗人心境闲适的句子是 。15、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三、语言运用(5分)16、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个句子。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

7、我的慈母。仿写:如果_,如果_,如果_我都得感谢我的老师。1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帐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什么?”经理不解地问。“请拥抱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永别了!”贝尔纳说。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四、阅读理解(一) (15分)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8、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有“/”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2)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1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的意思。(4分)(1)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策之不以其道(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20、翻译:( 4分)骈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21、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_,“伯乐”喻指 _

9、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 ”。(3分)22、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_ _(2分)(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327题。(10分,每小题2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10、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23、“国中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2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2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2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27、“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 。(三)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

11、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天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

12、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