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6144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多芬第五奏鸣曲曲式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文字来自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作者:郑兴三第五钢琴奏鸣曲(献给冯 布朗伯爵夫人 )c 小调op 10 No 1贝多芬把 c 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激情的、悲怆的调性,而这首奏鸣曲就是取用c小调写作的最早奏鸣曲。 在这形态比较娇小的作品中,已经做到朴素与单纯的极限,在音乐中植入真确而丰富的内容。这首奏鸣曲好象清醒地总结了第一组奏鸣曲的成就,它的最大特色是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 又返回从前的三乐章制, 各乐章都呈示出新的尝试。贝多芬用大型的四乐章曲式写了最初四首奏鸣曲以后, 便开始探索奏鸣曲式的发展新途径,这首便是删去了小步舞曲或诙谐曲乐章, 变成三个乐章的奏鸣曲, 是贝多芬所写的

2、第一首三个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这三个乐章既保留了古典奏鸣曲的特有性质又处理得十分简洁,乐念和内容非常宏伟丰富,拥有强烈的紧张感,它的形式十分紧凑,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全曲情绪热烈激昂。这首奏鸣曲曾引起了同时代音乐评论家的粗暴攻击,他们指责贝多芬的思想“含糊不清的娇揉造作。 ”但事实上,这种 “含糊不清 ”,恰恰阐明了贝多芬的个性,表明了贝多芬多少苦难和无穷欢乐的创作想象。 这部作品把各种感情广为发展得如此完整、如此优美, 它倾注了贝多芬极其真诚的心, 是贝多芬风格的最好接近点。第一乐章那激动的斗争,第二乐章对深刻慰藉的渴求, 第三乐章在焦躁中对平安的祈望,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有激怒的骚动、 有悲

3、哀的怨诉, 有切近于人类热情而简练的语言,它是年轻贝多芬英雄戏剧性和悲怆风格结合的典型。 如果说奏鸣曲第一、 二乐章以严谨和完整为特点的话,那末终曲到处是听觉顽强探索的尝试。贝多芬在此曲中更自由而确实地使用了变形的动机和锐利的对比,试图使全曲呈现多面性,以强化了全曲的统一。在作品的立场上, 此曲和莫扎特的c 小调奏鸣曲 (K 457) 有相似之处,如陈腐的伴奏已经消失,被特性化了; 过门连接部分已旋律化;出现的动机被有机性地发明了。除主、副主题外,加入的旋律式曲思变得非常丰富,过门的音群不再供装饰用,而成为气氛的发展和细致与简结的相结合,并获得了高度的美感与和谐。由于在第一、 第三乐章中具有粗

4、狂、 激烈的热情, 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有人称这首奏鸣曲为“小悲怆奏鸣曲 ”。曲体分析第一乐章很快并充满活力的快板(Allegro molto e conbrio) c小调3/4 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 (1 105)(1 31) 主要主题(c)(32 55) 连接(56 94) 副主题(bE)(94 105) 结尾2展开部 (106 167)3再现部 (168 284)(168 190) 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191 214) 连接(215 271) 副主题(F c)(271 284) 结尾4没有尾声。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 (Adagio molto) bA大调2/4 拍子

5、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呈示部 (1 44)(1 16) 主要主题(bA)(17 23) 连接(24 44) 副主题(bE)(45) 连接2再现部 (46 91)(46 61) 主要主题(在原调上 )(62 70) 连接(71 90) 副主题(bA)3尾声 (91 112)第三乐章极急板的终曲Finale(Prestissimo) c小调 2/2 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 (1 46)(1 8) 主要主题(c)(8 16) 连接(17 28) 副主题(bE)(28 37) 第一个结束主题(37 43) 第二个结束主题(43 46) 第三个结束主题2展开部 (47 57)3再现部 (58 一 10j)(58 65) 主要主题(在原调上 )(65 73) 连接(74 85) 副主题(c)(86 101) 三个结束主题在主调上再现4尾声 (102 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